兴学兴农八十载 桃李芬芳美名扬

——龙岩市农业学校建校八十周年纪实


□ 融媒体记者 丘启龙 通讯员 陈笑莲

龙岩洞旁,翠屏山下,坐落着一座美丽的校园。她为支持抗战而诞生,矢志农桑、辛勤育人,历经八十载风雨,为龙岩、福建乃至中国的农业发展培育了大量农技人才、贡献了磅礴力量。

她就是龙岩市农业学校!

八十年栉风沐雨,八十载薪火相传。龙岩农校深耕闽西红土地,坚持“强农为本,服务乡村振兴”办学定位,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成为福建省历史名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福建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等。

兴学兴农,初心如磐!

1942年秋天,为支持抗战前线粮食需求,福建省立龙岩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在龙岩城南后盂村艰难成立,简称龙岩高农。

1949年9月龙岩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农校走出的岩农学子活跃在华夏大地。

1951年夏,校名更改为福建省龙岩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75年9月,校名变更为福建省龙岩地区农业学校。199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

1998年,经福建省农业厅、龙岩市人民政府批准将龙岩第三技校并入龙岩农校。

2017年,省政府决定将龙岩农校划归龙岩市管理。2019年1月正式由龙岩市政府管理。

……

八十年筚路蓝缕,八十年初心如磐。

1954年从龙岩农校毕业的谢联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农业教育家。他深情回忆,当时上学要带一把锄头和一把镰刀,学校既安排课堂学习又有农业劳动,老师们都非常敬业,对学生爱得深,能够团结人,常常号召同学们“不怕没有条件,不怕艰苦,不怕基础薄弱,要努力学习”。

1985年到龙岩农校任职的郭生河老师回忆,当年农校只有农学、牧医和农经3个专业,在校生不到500人……如今的龙岩农校有在编教职工115人,在校生2636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生活保障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配备雄厚,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龙岩农校的八秩风华,就是一部兴学兴农的爱国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每一页都记录着岩农人不忘初心使命,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国家富强而砥砺奋进的铿锵步伐,每一页都书写着一代代岩农人刻苦钻研、奋勇争先的壮志豪情。

立德树人,专注稼穑!

走进龙岩农校,校园右侧新竖立着一座“立德树人碑”。目光越过碑石,远处的教学楼上矗立着“团结、进取、勤学、奉献”八个大字。这是龙岩农校的校训,更是岩农人始终秉持的优秀作风。

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龙岩农校办学的首要工作。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两项任务”,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时,紧紧围绕“学有所成、升学有道、就业有路、创业有方”的目标,突出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农校姓“农”,专注稼穑。龙岩农校始终把握时代脉搏,聚焦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优化专业设置,整合现有资源,突出现代农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挥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办学规模,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凸显办学特色。

为适应社会需求,龙岩农校还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校联办“3+2”五年制大专,设土木建筑、旅游服务、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等6大类10个专业;全日制(三年制)中职教育设农林牧渔、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文化艺术、财经商贸等7大类16个专业,努力做活做强龙岩农校。

走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触摸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感受洋溢着的青春气息,由衷地为她自豪和骄傲。

英才辈出,桃李芬芳!

八十年春华秋实,八十年桃李芬芳。

八十年弦歌不辍,八十年教泽绵长。

龙岩农校散发着迷人魅力,犹如阳光雨露,哺育学子成长。学校建校80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2.5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谢华安,有各级领导干部、专业技术骨干、企业家、自主创业者等。岩农学子奋斗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为龙岩乃至我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龙岩农校建校八十周年大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溢表示,龙岩农校是闽西唯一一所农业职业学校,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衷,立足三农,深耕闽西红土地,为闽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输送了大量农业专业技能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谢华安是龙岩农校1959届毕业生,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谢华安院士感慨,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团结、进取、勤学、奉献”的校训始终铭记在心。他勉励农校学子,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农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吴芝音从龙岩农校毕业后,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园林绿化公司。她怀念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时光,表示老师们不仅传授丰富的知识,还教他们要以诚待人、勇于拼搏,让她终身受益。

八十年青春不老,八十年风华正茂!岩农人永远年轻,目光依然坚定,脚步依然铿锵。全体岩农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力推进农校高质量发展,努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为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