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非遗”绽芳华

——龙岩市第三届民间文艺(非遗)展演侧记


《龙凤和鸣佑中华》 郭亦斌摄

□ 宋客

冬日的岩城,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龙津湖水,碧波荡漾;龙津湖畔,树木葱茏。

12月18日下午,在龙津湖公园主展区,由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龙岩市委文明办、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龙岩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欢庆二十大,迈向新征程,强国复兴有我”龙岩市第三届民间文艺(非遗)展演正在这里紧张进行。

激越的锣鼓仿佛从遥远的天边炸响惊雷,婉转的歌声仿佛从历史深处飘来天籁之音,优美的舞姿、靓丽的装扮、娴熟的技艺,在闪转腾挪间幻化成一道最美的人文风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更好地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历史自觉,以更高的激情投身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最新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更多未成年人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行列中来,市有关部门共同策划,主动作为,力促其成这场展演周活动。

展演周活动自今年10月份正式启动,分线上、线下进行,前后2个多月,线上共展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280多个。12月16日、17日、18日又在龙津湖公园多个休闲亭榭设立分展区,各级非遗传承人与市民互动交流。18日举行集中展演,有130多名演员倾情表演,共表演了十大类20多个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节目)。

锣鼓声声,是闽西老区人民对党的英明领导的深情礼赞;

山歌阵阵,是闽西大地追求美好生活永恒不变的炽热情怀。

闽西是光荣的红土地,有着“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闽西又是著名的客家祖地,闽西山歌便是这块土地上孕育的艺苑奇葩。山歌是闽西大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自上杭、新罗、长汀的山歌手林光芃、邱程英、张旭伟、张春春,登台亮相,张口就来,“山歌一唱响四方,龙岩今日喜洋洋。新征程上齐奋进,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由新罗区文体旅游局选送、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叶静、张兴艳等表演的大型红色山歌戏《红嫲》(选段),唱出了闽西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博大情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创造美好,唯有奋斗。

任何时候,闽西人民都信念如磐,苦干实干,展现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家国情怀,焕发磅礴的力量。由上杭五枚拳传习所、连城县连城拳传承体验中心表演的《闽西儿女多奇志》节目,一下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传统的农耕时代,展现了客家儿女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万般豪情。上杭五枚拳,2022年2月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客家青狮又称“连城舞青狮”,自清朝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是闽西客家人心中驱邪镇宅、纳福迎祥的祥瑞神兽。2021年“连城舞青狮”被列入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

闽西儿女多奇志,喜看农家酿酒香。

客家妇女以特有的柔情,扛起耕读传家的理想;客家妇女以特有的智慧,传承家风家教的流光。由长汀县文体旅游局、长汀县民间文艺家协会选送,长汀县韵舞坊舞蹈艺术表演的省级非遗项目《客家喜唱九连环》,以其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情感,活泼的场景,表达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和美好爱情的祈盼。

丰收的喜悦,藏在心里,更洋溢在希望的田野上,还用一片片树叶吹响,吹得那么嘹亮。

由上杭县文体旅游局选送、上杭县树叶吹奏协会表演的省级非遗项目——树叶吹奏《在希望的田野上》,悠长、温婉的韵律道出了人们的美好希冀。

上杭是客家木偶艺术之乡。客家木偶是闽西大地代代传承的民间文艺,曾经创造过无与伦比的辉煌。1956年闽西木偶戏曾代表华东局晋京调演,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朱德委员长表演;2008年,闽西木偶戏还为江泽民等同志表演,精湛的木偶艺术受到高度称赞。2021年闽西木偶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上杭、连城文旅局选送,著名木偶艺术大师李明卿等组合表演的《缤纷偶苑百花艳》,精湛的技艺、娴熟的手上功夫博得满堂彩,也彰显了闽西木偶艺人坚守初心,甘于寂寞,持续创新的心路历程。

闽西汉剧历史悠久,扮相靓丽,唱腔优美,风格端庄大气,被誉为“南国牡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006年闽西汉剧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闽西汉剧推陈出新;新征程上,闽西汉剧再展宏图。由龙岩市文旅局选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涂玉寿、张敏、丘启涛等表演的《风火旗艺展新姿》,再现了新时代闽西儿女激情满怀、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

龙岩是龙的故乡。早在唐代,龙岩就因为城之东南的翠屏山上有一龙岩洞而得名。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凤和鸣,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图腾,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意象。

新时代、新征程,龙的精神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情感,成为我们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由上杭县文体旅游局选送、上杭县庐丰民族中学学生表演的舞龙、舞凤表演《龙凤和鸣佑中华》,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采茶灯是发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美山村的民间歌舞,有270多年历史。采茶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采茶灯长演不衰,常演常新,百看不厌,成为这方水土这方人的乡愁记忆。2014年龙岩采茶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新罗区文体旅游局选送、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王逸星、赖玉昌、吴雨轩等表演的民间歌舞《幸福吉祥采茶灯》,表达了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愉的心情。满目茶山、彩蝶纷飞,情景交融、新颖独特,留下人与自然相谐相处的深深爱恋。

集中展演期间,漳平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秀珍还现场创作展示了漳平农民画。漳平凿字技艺传承人、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游祖地,展示了他的凿字作品《十二生肖送“福”来》,2022年获省“福文化”创意设计二等奖。剪纸技艺传承人邱虹虹、邓美影还现场展示了她们的巨幅剪纸作品。

锣鼓喧天,鼓乐声声。最后,所有演职人员环龙津湖绕场巡游,宣示了闽西人民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建设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的坚定意志和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