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客家文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俞如先

古语组合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意思是前进的道路艰险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道阻且长”,语自《诗经·蒹葭》;“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内在超越”的文化特质,表达了中华民族坚忍乐观的人生态度,说明了人类走向未来美好社会应有的精神状态。

就客家学而言,“道阻且长”的表述也见诸客家民间文献。如今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大源村的黄氏客家人清代迁自福建闽西的客家地区。大源村黄氏族谱关于先辈从闽西迁往云和的艰辛历程和创下不朽基业的记述内容引用了“道阻且长”的古语。“自闽至浙,道阻且长,非旦夕舟车之可达,乃不辞跋涉之劳,而率家携眷,舍彼适此,造数百年之基绪。”历经远征迁居大源的黄氏族人并未就此停下前行的脚步,仍秉承闽西祖地开拓、奋进的传统。如大体照搬闽西祖地黄氏宗亲原版的家训遣子诗,用以激励族人不断进行开枝散叶、开基创业的远征。该诗如下:

骏马登程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以家训遣子诗勉励族人不断进取、不懈奋斗是客家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如闽西客家刘氏也有家训遣子诗。明万历二年(1574),举人刘连城为家谱写了一首家训诗,后世流传甚广,在闽西也有一定影响。其诗曰: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续顾祖炉香。

天公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家训遣子诗是客家人精神的集中反映。如今浙江省云和县紧水滩镇大源村黄氏客家人取材的闽西祖地宗亲原版七言遣子诗——“骏马匆匆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若故乡”在海外客家人群体中也影响深远。“一以鼓励子孙离乡移植以求改善生活,二训以立家立业处事原则。直到今日,海外客家人的精神,仍含此56字的精义”。客家人正是传承这一精神,在闽粤赣边祖地建设家园,也走出祖地摇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生产,不断推动文明进步事业。

客家人文学者每每深入到客家人文历史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于客家人的精神品质。如江西赣南客家人文学者曾平认为,“再山区再偏僻,都有客家人的身影;再艰苦再困难,都要想方设法读书;再遥远再崎岖,都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客家人的‘硬颈’精神。”福建闽西长汀客家人文学者涂宏基独辟蹊径,以“正气”“勇气”“志气”“和气”“才气”“大气”提炼客家人的精神品质。“锻造了艰苦奋斗、勤劳善良的正气,追求自由、开拓创新的勇气,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志气,热情好客、团结互助的和气,崇文重教、出将入相的才气,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大气。”其中的具体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价值主张。也足可见客家精神实际与中华民族精神息息相通、一脉相承。

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一定要弘扬客家精神,勇于开拓,踔厉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客家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弘扬客家精神,实质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