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长汀作为


□融媒体记者 陈良锦 黄俊 通讯员 陈天长

“‘红旗跃过汀江’陈列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做外墙和雕塑景观。此外,红军街立面和路面提升工程也在有序推进……”昨日,在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横渡汀江的地方——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红军渡口旧址前,水口村党支部书记兰其洪向我们介绍。

长汀县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关注的地方。近年来,长汀县始终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殷切嘱托,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水土流失治理精神,自觉传承“听党的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脚踏实地、创先争优,全方位推进长汀革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超越。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县列入重点攻坚项目159个,项目总投资581.9亿元。8月,汀州植物园等3个项目开工,华平高端智能化纺纱项目等5个项目竣工。”13日,和我们谈到长汀发展时,该县发改局局长张世雄冲劲十足。

据介绍,长汀坚持把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来抓,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积极引导“汀商回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中石油、嘉航实业、百仕韦等一大批优质企业来汀投资落户,培育形成了稀土及其应用、纺织服装两个百亿产业集群,稀土产业被列入第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壮大,文旅康养产业、特色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建筑业稳步发展,线上经济、共享经济、夜间经济等新老业态持续升温。抢抓系列支持老区发展政策,储备了22个重大事项、125个重大项目。今年1-8月,在建开工项目117个,完成投资66.6亿元,占年计划90.3亿元的73.8%。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

13日下午,在长汀濯田水口汀江边上,上百只白鹭展翅飞翔,场面蔚为壮观。这是长汀生态建设成果的见证。

十年来,长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推动出台《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持续深化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底的10.26%下降至2021年底的6.6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1%,综合水质达标率为100%,夺取了水土流失治理决定性胜利。2021年,长汀成功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持续致力改善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2021年该县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林长制”“河(湖)长制”等工作排名全市第一。

城乡面貌提档升级

在长汀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水东街,“红色小上海”旧址保护提升项目(一期)——水东街立面修缮各项施工持续推进,“红色小上海”风貌即将再现。

长汀坚持整体谋划与重点突破并举,深入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6%提高到2021年的53.5%。推动《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施行,“一江两岸”景观、济川门、卧龙书院等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名城底蕴愈发彰显。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目前正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2个特色乡镇、24个试点村成效明显,103个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一县一片区”示范带动作用显现,“两治一拆”整治率和整治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持续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城区至动车南站快速通道、荣丰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智能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13日晚,华灯初上,在太平桥、三元阁等地方,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家长里短,笑声朗朗。

十年来,长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交出圆满答卷,在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实现首批退出贫困序列,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县。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汀州医院主体功能搬迁等医疗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被列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城镇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教育强县”建设步伐,十年来,新建各类学校42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今年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物理类龙岩市前三名均在该县,5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齐心协力谋发展,奋发有为争示范。经过十年努力,长汀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十年年均增长8.7%;经济总量从全市落后位次跃升至第三;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年均分别增长9.5%、11%;财政总收入15.5亿元,十年年均增长7%。今年上半年,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1项排名全市前三。“五比”11项指标中7项排名各县(市、区)前三,3项排名第一,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