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持续加大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培育创新生态——

以科技创新引领逆势增长


本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仰华 通讯员 张锋育 林斯乾)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上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居全省十强县第二,财政总收入增长38.8%、在全省83个县(市、区)中位列第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杭缘何实现逆势增长?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上杭县一探究竟。

聚焦科技创新 摆脱资源依赖

记者在蛟洋工业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赶制订单。据介绍,这是一家从事锂电三元前驱体研发生产及电池资源化利用的企业,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常青新能源实现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73%。

近年来,为摆脱对资源开发的依赖,上杭前瞻性布局培育以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先后引进吉利、巴斯夫、宁德时代、传化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目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材料企业在当地崛起,新材料产业2021年实现产值196亿元、增长78.6%,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25亿元、增长48.1%。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崛起,上杭依赖资源发展的局面已显著改变,当地财政对紫金矿业的依赖从十年前的80%左右下降到如今的40%左右、对资源开发的依赖下降到6.5%,走出了一条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集聚高端人才 助推快速发展

记者走进德尔科技纯化车间,工人们正进行含氟特种气体充装、检验等操作。“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19%。”公司技术总监杨瑞甫介绍。2017年,从事新材料领域工作数十年的杨瑞甫带领研发团队来到德尔科技,并迅速进行产品研发,团队研发的六氟磷酸锂于2019年正式投产,很快就供不应求。“通过技改,今年3月底公司把年产能从1000吨提高到3000吨,目标销售额8亿元。”杨瑞甫说。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德尔科技公司通过引进6个人才团队,先后实施了6个重大项目,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企业刚刚完成B轮融资,目前估值已经达到175亿元。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创新链,这可谓是上杭实现逆势增长的秘诀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动资本、人才、产业深度融合,累计引进福建省ABC类人才127人,占龙岩市38.7%。随着高层次人才的不断聚集,时代思康新型锂盐、天甫电子湿电子化学品、晶旭半导体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新成果相继转化落地,推动上杭产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跨越。

持续加大投入 培育创新生态

上杭县通过优势要素资源的集中投入与调整投入结构等方式,把有限的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新材料产业倾斜,积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集约化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36%上升到2021年的3.2%,位居龙岩市第一,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山区县中名列前茅。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研平台13个;省级创新创业平台3个;完成各类科技项目3000余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5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90项。通过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龙岩市入选第二批省产业领军团队的2家企业均为上杭县企业。

今年4月,福建省科技厅专门给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祝贺龙岩市推荐的上杭德尔科技“国内唯一高端半导体电子级三氟化氯产业化项目”,也是福建省唯一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企业,在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得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