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里的愁与欢


□ 杜轩民

今年5、6月份,天气有点反常,按节气该是夏天了,可不仅没有烈日炎炎、高温酷暑,反倒是阴雨连绵,带着几分凉意,淅淅沥沥下了一个多月。

水是生命之源,润泽大地、滋养万物。但水量过多,同样物极必反,变成灾难之源。它汹涌而来的破坏力摧枯拉朽,而无休止的“滴滴答答”也会把人折腾得欲哭无泪。

这次降雨,延续时间之长、汇聚水量之大,是往年同季少见的。人们在刚下雨时并不在意,持续一段后出现了“疲劳”,再持续一段后产生了厌烦。没完没了的阴雨天着实给人们的生活、劳作造成诸多不便,也使人的情绪变得郁闷和焦虑。比如:每次出门都得带上雨具,麻烦得很!进门时还是免不了半身湿;阳台上的衣服晾了两三天干不到骨,穿在身上黏糊糊的,人都要发霉了;开车时,玻璃雾化严重视线不清,上下车泥水飞溅,十分不爽;地里的庄稼被水呛得死去活来,农人们束手无策;露天工地矿场雨天无法作业,工头们一筹莫展……面对这些困难和不便,人们只要耐心一点、努力一点,总算还是可以克服的。要说不幸,是这次降雨酿成了水灾,龙岩辖区里多地城镇内涝、农田淹没、坍方滑坡。所幸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各方救灾力量齐心协力,把灾害损失控制在较小限度。

事物总有两面或多面性,轻重不等。连续降雨,雨量偏多,害处不少。但也不全是坏事,同样有弊有利、此消彼长。其中,最直接、最广泛的受益者同样是大众。夏季的绵绵阴雨迫使气温下降,天气变得凉爽,大大减少了人们受高温炙烤的折磨;最庆幸的受益者当属森林草原防火人。只要雨水不停歇,同志们就可以松弛神经,睡上安稳觉,因为没人会相信阴雨天里野火烧得起来;最牛的受益者无疑是水电业主。坦言,雨水就是从天上掉进口袋的真金白银。他们天生对雨水充满情感和渴望,也十分擅长物尽其用,即便库容逼近临界点也不会轻易开闸泄洪,让“油水”白白流走,除非是命令。汛期里,水电人最热衷的是“高水头满发”,因为这样既可以高效发电,又便于维持库容平衡。况且国家政策成人之美,汛期水电优先入网,尽发尽购。如此,堪称天作之合。

一场旷日持久的降雨,有人愁苦,有人欢欣,公平而不圆满。还好,愁苦非欢欣加害,欢欣也非乘人之危,两者并行无因果关联,没有理由怒目相对。它们只是老天爷使个性子之后在人间同时上演的悲喜剧。自然界养育人类,也糟蹋人类。由此,人类意识到“风调雨顺”并非常态,就算求神拜佛不失虔诚也行不通,“靠天吃饭”靠不住。了解自然界、认识自然界、学会趋利避害成为无法避免。在漫漫的进化过程中,在经历了无数次得与失之后,人类痛定思痛、幡然醒悟:不光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还要懂得巧妙地利用自然,才能与其和谐共生,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