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 蔡庆阳
时下,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繁荣、就业灵活、交通便利、环境宜居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打工就业,他们大都从事着城市的基础工作,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进城务工人员有的是租房,有的经过打拼也在城市购房,他们加入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也使城市更加多元化、一体化。
前不久,在媒体看到一则报道:某地一位在城里打拼、奋斗了好几年的进城务工人员,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钱,终于在城里买了一套商品房,圆了多年的梦想,成为一个城里人。然而,这位进城务工人员却高兴不起来,住进商品房后,原来的亲戚朋友少走动了;邻居知道他是来自农村到城里买房的,眼睛里总有一个异样的感觉;小区物业管理也不尽如人意,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找谁。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化推进中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不适应症”。
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边远山区,由于区域、文化、观念的差异和个人知识、素养的不同,他们往往会对城市的行为规范、公共秩序、工作环境、居住条件等方面不适应。据笔者调查:不少进城务工人员有的对公共秩序管理不够理解;有的因孩子读书费用压力大;有的八小时以外生活枯燥乏味等,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如何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扎根城市,让更多的“新市民”融入城市?这是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在城市,生活在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牵动人际交往、社会参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创新接纳进城务工人员的人文环境,帮助提高适应能力,提升现代城市意识,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的自豪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是城市化进程的新使命。
接纳、引领进城务工人员在新的城市中寻找家园,这也是一个文化认同、融合和推升的过程。其实,一个城市只有更多的尊重和包容,才能营造出温暖、幸福、有文化的家园。进城务工人员的努力奋斗,丰富着城市的生活,焕发着城市的容光,也锻造着城市的精神。他们努力打拼的韧劲,吃苦耐劳的品格,诚实守信的善良,给城市增添了更多创造的活力。在这些群体中,同样涌现出许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城市英雄、城市好人,所释放的道德能量,在不断提升和激励着城市的进步。
因此,在引导和帮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生活的这一过程中,首先,有关部门应针对性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其次,应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机构职能,加强和改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同时发挥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作用,创造生活与劳动上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此外,要给进城务工人员更多的关心关爱,充分理解他们为城市发展等方面作出的贡献,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荣誉,从而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