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做到我走不动,就让我儿子、儿媳接班”
——记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江四连家庭
□ 融媒体记者 傅晓君 实习生 谢乐乐
“从母亲身上,我学到最重要的就是做人做事热心,永不放弃。”7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江四连的儿子罗建华和记者聊起他的母亲时坦诚地说。
始于热心 忠于责任
2017年9月,为推进“河长制”工作,长汀县馆前镇党委政府想要成立一支巾帼护河队。得到消息后,64岁的江四连利用平时和街坊邻居以及本镇的婆婆妈妈相处当中结下的人脉,四处宣传动员,成立了一支由婆婆妈妈组成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如今这支队伍共有40余人,平均年龄66岁,其中包括7名党员。“当初就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响应政府的号召。”江四连说。
数年间,江四连带着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禁毒反诈宣传、排查;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清扫垃圾和清理沿街乱摆、乱放;巡查、清理河道等工作。2019年,馆前镇首家垃圾兑换超市开业,江四连作为“婆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带领队员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呼吁村民们将废旧品拿到垃圾兑换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此举,大大改善了馆前镇的生态环境,垃圾分类在馆前镇成了“新风尚”。
坚持初心 方能始终
在志愿队成立初期,江四连带领巾帼志愿队对沿街摆摊的商贩提出整改要求的时候,常常受到商贩们的冷眼,有时甚至受到他们的指责,可就算这样江四连也从未想过放弃。江四连的家人劝她干脆不要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江四连仍然坚持。她说: “我们做的事是造福后代的事,堂堂正正,不怕人说,他们不理解是他们的事情,等以后他们就懂了。”正是因为江四连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坚定信心,对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的考量,她不惧怕他人的指责和辱骂。家人看到她的决心后,只能默默地支持她的工作。
经过长达6年的志愿活动,渐渐地,群众对于巾帼志愿队的态度发生了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的变化。数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江四连凭着一股热心,带领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坚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如今,这支队伍已然成馆前镇民间传播正能量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军,为馆前镇的各项工作开展贡献了一份不可估量的力量。
传承家风 回馈社会
“一定要把志愿队越做越好,做到我走不动了,就让儿子、儿媳来接班。”话语间,江四连向记者袒露她的心声。罗建华在馆前派出所担任辅警,在其母亲的影响下他对于公共事务也充满了热心,他利用空闲时间为志愿队编排了精彩的禁毒宣传“三句半”和快板等节目,深入辖区开展宣传,在乡亲们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儿媳妇方茂云是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热衷公益事业的人。她积极参与到婆婆组建的志愿服务队的日常管理和规划中,针对这支队伍成员大多是60岁左右的婆婆妈妈,她专门前往县城去学习太极拳、健身操等有益于队员们身体健康的项目作为志愿队的团体活动。此举既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又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就连江四连的两个孙女也从小耳濡目染,常常跟着巾帼志愿队参加志愿公益活动。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颗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江四连言传身教已经在家中点燃了热心公益、保护环境的火苗,这把火也已经燃到了她的子孙后代,成为新时代最亮眼的一抹中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