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寻野趣 体验乡间慢生活 多元化发展 解锁乡村新密码


□ 傅晓君 詹鄞森

翠竹摇摆,草木青绿,林间蝉鸣,田头蛙叫。入夜,热情在篝火旁燃烧,尽情放纵。7月17日至18日,我们走近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纳凉、避暑,感受大山深处,炎夏里的别样清凉和另一种野趣。

创意体验让游客走进来

特色民宿让客人留下来

距离龙岩中心城区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海拔 900多米处,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的生态自然之美徐徐展开。

小吴地是“红军小镇”,开发较早,青绿山水,村民别墅错落其间,红色研学旅游已经成熟,位于古田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区和中国虎园、红豆杉生态园之间,有梅花山保护区内1.4万多亩的原始森林,属我市生态较好的村庄之一。但大吴地仅有14户村民,田园200多亩,村中还有龙岩通往长汀的宋明古石道、白眉山书院、邹公庙、马头山寺等丰富的人文景观。采访途中,沿途游客时常驻足拍照。殊不知,大吴地正在实施共同富裕的“袁梦计划”,一个极具现代风格的“袁梦村”,正在大吴地落地生根,昔日偏僻山村,正在脱蛹蝶变,华丽转身。

据吴地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继冬介绍,“袁梦计划”源于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之梦,今年初,大吴地的“袁梦计划”项目,获得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授权,在全国首批落地龙岩古田。“吴地村优越的生态资源,通过植入‘袁梦计划’深厚的文化底蕴,契合古田镇正推行的党委筹办、支部领办合作社制度,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让土地资源变为财富,户户村民入股,进一步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赢。”

“袁梦计划”通过建设袁梦台、袁梦长廊、袁梦研学营地等一系列设施,推动农业体验、文化、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发展,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村民变为股民。

“袁梦村”项目负责人张小鸣说,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完成,依托古田圣地,打造特色品牌,建设“三生有幸”未来乡村新产业。目前已完成第一期项目建设,8月初即将正式“开村”,喜迎游客。

“孩子最喜欢在袁梦研学营地玩耍,在这里可以体验‘袁梦村’‘稻博园’的农耕、栽种、浇水、施肥、蔬果采摘、亲子互动等项目。”正在营地陪孩子体验农耕的游客吕先生说。

再往村子里走,“牧心谷绿野仙踪”“邹家院子”“大吴书院”“金帛园”等多家民宿散落,“邹家院子”负责人邹盛辉说,他们利用村里废弃的造纸厂,改造了11个房间,有21个床位。而“金帛园”拥有13间房23个床位,还可容纳60人用餐。在“大吴书院”,则满墙书画,充满书香。

一个原本只有10多户村民的小村,因有五六家民宿,体验的人来了,参观的人来了,考察的人来了,他们走进来,留下来,开启乡村旅游新密码。

从单一业态到多元发展

好玩有趣是乡村游吸引人的关键

“走进这里,不仅能涤荡心灵,还能体验现代旅游的休闲放松。”18日,厦门市民李毅一边带孩子乘坐小火车,一边赞叹着古田的美。

古田镇的花海欢乐谷里,游客三五成群,携家带口,徜徉在花田当中,沉浸在各式旅游项目里。“上午先采摘,然后逛会址、访纪念馆,中午吃个农家乐,下午到虎园参观,小溪摸螺抓鱼,傍晚山腰看落日,晚上住特色民宿,围篝火欢唱。”游客冯女士说,现在的乡村游好玩有趣,一整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孩子们十分喜爱。

梅花山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李兆旺介绍,古田旅游区把红色文化跟田园风光结合在一起,把生态旅游和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结合在一起。他们不断深入挖掘乡村手工艺、民居、餐饮等特色资源,让旅游内容更丰富、旅游体验更舒适,在好玩有趣中乐享生活,体验中学习,创意中活动,探索中成长。

近年来,我市以景区带动,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乡镇和特色名村不断涌现,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国家水土保持科教园和龙岩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在采访中感受到,如今乡村游的项目已不是单一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下田挖藕、捉鱼,上山捡蛋、寻找草药,制作竹筏、溪中游弋……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乡村特色更为鲜明,特色乡村文化得到挖掘,乡村旅游业态更为丰富,乡村旅游为游客和村民带来了更多获得感。

乡村游形式内涵日益丰富

承载乡村振兴新期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广袤乡村既有美丽风景,更有广阔‘钱’景。”古田镇党委书记华娟说。古田镇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打造了福村新五龙、研学趣竹岭等一批颜值高、气质佳的样板村,使乡村旧貌换新颜,推动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放眼全市,再看看新罗区的小池培斜、雁石益坑、苏坂黄地,永定区的湖坑南江,长汀的中复村、丁屋岭、曲凹哩,漳平的永福、南洋,武平的尧录、捷文、云寨,连城的罗胜、冯地、蒲溪、赖源、太平寮、新泉、培田,上杭的蛟洋等等。厚重的红色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特色的客家美食、慢节奏的乡村慢生活,无论老中青,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一间房,拥一个小院,赴一座村子”。

停下来,住下来,慢生活,夜经济,不仅是乡村旅游的新思维、新出路,更是人们生活的新体验、新升级,它实现了乡村游从白天游向夜间游、从观光游向体验游的延伸,彰显了“中国乡村之美”,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