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重点任务


《意见》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高起点深化林业改革。围绕“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多方得益,发展生产力、开展多式联营,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多重服务”大胆探索,着力打造深化林改先行区。重点完善四项机制:一要完善林权流转机制。支持建设综合性林权交易平台,加快集体林地经营权登记发证,建立林权登记信息与林业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二要完善多式联营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林农、林场、林企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主体复合经营;完善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百场带千村”活动;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立体精致经营。三要完善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林权所有者补助政策适用范围扩大到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加快开展湿地生态补偿;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加快培育碳汇林,储备一批林业碳汇项目;推进林业碳中和试点。四是完善多元服务机制。加强林业经营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和社会化服务。

(二)高标准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森林培育科学化、经营集约化、功能多样化、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森林质量精品区。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学造林绿化。持续推进“三个百千”绿化美化行动,积极争取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二是强化抚育修复。完善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加大商品林抚育间伐力度,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强化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设功能齐全的纵深防护林。三是着力精准提升。推进重点区域林相改造,打造一批示范基地,推进花化、彩化、季相化。

(三)高要求强化生态保护。创新自然资源管护机制,着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重点完善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资源监管利用体系。强化森林、湿地、草原资源监测管理和科学利用;优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二是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高标准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支持龙岩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三是完善林业灾害防控体系。强化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治理力度;推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四是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重要栖息地保护,开展珍贵濒危物种拯救保护行动;建立健全资源档案;支持每个设区市建设一个植物园。

(四)高效益发展富民林业。坚持“以二促一带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重点做好三大产业:一是做优做强二产。扶持一批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延链强链行动;打造一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林业重点园区。二是提质增效一产。接续实施商品用材林工程、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工程;继续实施现代竹业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等竹产业发展项目和省级财政花卉产业发展项目;积极开发笋、板栗、锥栗等绿色森林食品。三是培育壮大三产。大力开展森林旅游、森林人家、森林康养项目建设,推进与医疗、康养、体育、文化等行业融合形成新业态;支持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服务业。

(五)高品位弘扬生态文化。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人文资源,积极培育和弘扬林业生态文化,着力打造生态共享模范区。重点建设“三地”:一是建设自然宣教基地。建设一批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科普研学(科教馆)和自然教育基地(馆)。二是创建生态文化高地。深入挖掘林竹、花鸟等林业生态文化内涵;开展“最美古树群”遴选活动,组织开展林业相关节日宣传活动,宣传省(市)树省(市)花。三是打造生态共享福地。加快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和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3条省级森林步道建设,推进沿海、沿江河及城镇、村庄周边森林步道开发;鼓励建设城郊自然公园。

(六)高水平建设智慧林业。提升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推进林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智慧林业创新区。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林木种苗、林产工业、林业碳汇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攻关;加快建设国家级林业科技转化基地;加强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推进“林农点单、专家送餐”活动。二是提升机械装备。鼓励引进智能化林业机械和林产加工设备;将符合政策要求的林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三是建设智慧林业。着力建设一个林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电脑端和移动端两大服务平台,完善资源监管、业务应用、政务服务三大体系。

(七)高层次推进闽台融合。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闽台林业合作实验区。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拓展融合领域。加强与台湾在资源保育与利用、种质创新、精深加工、森林疗愈、自然教育、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台湾林业“五新”科技的引进、推广。二是建设融合基地。加强漳浦、仙游、清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永安林竹、南靖兰花)产业园和国家漳浦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产业示范园区等基地建设,支持台资企业申报龙头企业。三是提升融合平台。支持举办“林博会”、“花博会”、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等活动,推进海峡两岸林业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