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防汛一线显担当


□ 融媒体记者 张梓睿

在我市近期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中,全市各地积极开展防汛工作,当中有这么一批人,奋战在防汛一线的方方面面,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有的是乡镇干部,有的是最基层的村支书,有的就是普通的市民,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干部:下沉一线 冲锋在前

“我是退役军人、党员,我先上……”6月16日晚,面对矮房倒塌堵塞排水渠,可能导致村民房屋浸水而倒塌的危急情况,武平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钟志坚脱口而出,主动承担了最繁重的水渠疏通作业。

钟志坚挂钩民主乡岭下村,汛期以来,他下沉一线处置现场。当晚10时许,村干部接到群众电话反映听到周围房子有倒塌的声音,值班防汛工作组冒雨急赴现场,发现一处矮房倒塌,坍塌的泥土既堵住了另外一户村民的后门,又堵住了近6米长的排水渠,工作组同时面临着水渠边石坡二次塌方的危险以及另一户村民房屋浸水而存在的倒塌风险。

疏通水渠刻不容缓!钟志坚和两名村干部冒着大雨,快速挥动铁锹,齐心协力将泥土铲出一条简易沟渠,其他人送来塑料薄膜进行铺设,经过三个多小时抢险作业,确保该房屋的墙角不被浸水,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次防汛救灾的过程中,像钟志坚这样的退役军人干部数不胜数,他们积极下沉一线,在危难之时冲锋在前,尽显军人风采。

“兵支书”:坚守岗位 守村护民

“我是村支书,还是退役军人,我不上谁上!”类似的话语在此次防汛救灾过程中,频频从我市各个乡村的“兵支书”口中说出,他们坚守岗位,用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扛起了防汛的重任和村民的安全。

在地处黄岗水库出水口的新罗区红坊镇坎洋村,水库泄洪对该村是极大的挑战,“兵支书”傅植勇24小时值守在防汛一线,对住在山边水边的群众及时劝导、转移,在桥上拉警戒线,禁止行人及车辆通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在上杭县旧县镇龙溪村,“兵支书”陈胜生冒着大雨上阵,仔细清理村头周边的杂草和垃圾,保证排水畅通,他还组织村民,实时监测排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防汛工作建立坚实的保障基础;在武平县十方镇中和村,“兵支书”钟君梁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积极动员广大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参与到道路清理、河道疏通、垃圾转运、昼夜巡查等家园重建的各项重点工作中,常常忙得连口热乎饭都顾不上吃……

普通退役军人:不忘初心 服务人民

自进入汛期以来,上杭县珊瑚乡退役军人在乡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协助防汛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的家园,他们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有力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河堤巡查、隐患点排查、抢通道路塌方、转移受灾群众、设立警示标志、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等工作,确保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进入汛期以来,珊瑚乡退役军人志愿者共协助转移群众12人,组织开展河堤巡查、隐患点排查40余次,疏通堰渠23处,协助清理道路13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退役军人防汛救灾队伍中,既有珊瑚乡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这样形成强大合力的强力之“火”,也有以个人之力保卫、服务人民的满天之“星”:组织志愿队驱车20公里拉水免费提供给居民的张东达;发现驾校教练车有被淹危险,带头帮忙挪车,为驾校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的谢海泉生……

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不论是什么身份,退役军人们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人民服务”,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生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崇高精神,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