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重读“九侯叠嶂”
□ 邱德昌
龙岩八景,是明初文人为龙岩城区内外自然与人文景观命名的景点。景观彰显了古人强烈的时空意识。从空间上看,由近至远,四方取景。城内四景,东有“龙川晓月”、南有“登高独秀”、西有“虎岭松涛”、北有“双井流泉”。城外四景,东有“东宝春云”、南有“奇迈岚光”、西有“紫金晴雪”、北有“九侯叠嶂”。从时间上看,春夏秋冬,四季入景。春涌“东宝春云",夏浮“奇迈岚光”,秋拜“九侯叠嶂”,冬凝“紫金晴雪”。龙岩八景,蕴含了先贤们典型的山水文化观,其中的“九侯叠嶂”尤为显见,彰显积极的时代意义。
“九侯叠嶂”位于龙岩城后花园新罗区江山镇,是龙岩中心城区北部重要屏障。据清乾隆三年《龙岩州志》记载,龙岩古代官员“新任官未下车,十里外遥祭”。纵观八闽诸多名山,九侯山成为唯一被写进史志中被官员祭拜的名山,九侯山因此成为政治名山而赋予了更多的传统山水哲学内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人敬畏天地山川,将山赋予人性和神性,这是中国人山崇拜的集体意识。
四季交错,日月升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观察自然时思考天地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生命哲学。从远古人类对洪水的恐惧以及山水文化的起源来看,远古人类从山间洞穴作为依赖,逐步生发出对山的崇拜。山是原始人类的居住起源地,迄今发现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范围都是依山而居,而不是逐水而居。当人类生活逐步稳定、农耕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类对山的崇拜便自然形成了有规模、有体制的山崇拜文化景观。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观念。汉代韩婴所著《韩诗外传》是这样解释的:“夫山者,万民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耸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山,立于天地之间,是让天地安宁的物类,对山的崇拜与礼遇,就是对天地的敬畏与尊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他即位后的第三年,远赴泰山封禅,感恩天地山川之德助,延续了伟大的传统山水文化观。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分别前往泰山封禅。之后的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仪式,但对山水自然的敬重仍旧不改初心。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重视“礼”。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礼”文化的重要内容。祭祀是有严格等级的,皇帝祭祀天地(北京设天坛与地坛)、官员祭祀山川(如九侯叠嶂);百姓祭祀祖先,但可以祭祀本地的神灵如土地、五谷神等。在实际上,民间也盛行祭山活动,如武夷山茶农的祭山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祭山活动等。
龙岩的官员也遵循传统祭山仪式,为确保一方风调雨顺和平安理政,未上任而先拜九侯山,便成为惯例。清道光十五年版《龙岩州志》载:“据《闽书》载,‘《图经》谓夏禹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设而为神,各主一山’。又,史记,少康庶子,封于会稽山,二十世至勾践,又六世,至无缰,为楚所灭,子孙散海上,今龙岩,诏安。”今天的诏安和龙岩,均有九侯山,当地人设庙祭祀。这两地古时均属扬州郡管辖,对葬于扬州会稽山的大禹及其后人自然格外膜拜,因为大禹后代入闽为官者有九人,所以诏安、龙岩两地视九山连绵高耸者,尊称其为九侯,这是有其道理的。
清乾隆三年《龙岩州志》又载:“寿山州北四十里,原有一座山,高平方正,形如展轴,左畔峰峦错列,俗名孝山,县官始至则祭之。明知县黄廷圭改曰寿山。”九侯山诸峰,后皆称寿山。这又是为什么呢?当时,龙岩的官员及民众将九侯山视为孝道之山和长寿之山,是因为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之所需,当时倡导“孝道文化”,既是官方之教化需要,亦是民间百姓之需求。孝文化已是深入人心,但九侯叠嶂这一龙岩八景之一的文化本质上,应该是古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哲学立场。山水文化与孝道文化融合相生,不仅将山水文化世俗化而得到推广,也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了一个神圣的高度,这又是“九侯叠嶂”山水文化观所蕴含的一个新意。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这与包括“九侯叠嶂”在内的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一脉相承。
眼前的九侯叠嶂公园,位于江山村美东阳山下,兴建于一年前。只见茂林修竹间,铺就仿古青砖登山道,而其间的龙岩城通往江山的明清古驿道清晰可见。公园一侧,村民为怀念宋末爱国诗人、状元丞相文天祥在此屯兵抗元而建有文天祥文化公园。可惜由于是赶建而成,目前的九侯叠嶂公园略显粗放,其观景台、拜侯亭也略显小气,公园设施简陋,配套不全,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将其时代价值很好体现。我们很希望今后通过扩容增量,文化植入,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融入其中,建成“三山一水”主题公园(孝山—孝道文化、寿山—健康文化、文山—文天祥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和状元文化)和村美水库湿地公园),打造成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基地和风景名胜点,真正将江山打造为龙岩城市后花园。
拜侯台的背椅,是兀立高耸于雪云湖的东阳山,山顶矗立两峭壁,如巨剑劈成两峰,峰顶旧时建有军事瞭望塔台,山麓有寨,疑为文天祥抗元屯兵处。立于峰顶,北望九侯山,九峰叠嶂,群山迤逦。南望龙岩城,一城山水尽收眼底,龙腾路如巨龙,臣服于脚下。瞭望台如龙头,翘首高昂。登龙头而观龙岩城之美景,如乘龙腾飞,神游八极,豪情顿生:龙城这座生态之城,已开始显山露水,雄视东海,腾飞之时,指日可待!
龙岩古老的传统山水人文,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