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色圣地闽西(组诗)


□ 阮宪铣

长征

历史不得不惊叹于,一个伟人

气势磅礴的草书

如椽巨笔

在地球上画出了一条红色飘带

二万五千里的征途

成为中国地图上

通往新中国的红色路线


今天,我就站在一支伟大队伍的排尾

立正

向伟人和英雄们致敬

我知道我和他们整整相差了

80多年的高度

我只能用思想和笔尖行军

跟着历史跋涉


在路上,我看见了

无数巍峨的项背

两年的时间,出发时合计30万大军

到达后剩余25000人

380多次战斗攻克700多座县城


在路上,整个中国

险象环生

好在一往无前的意志

像毛体的书法,从腕底奔腾出黄河长江

沿笔势越六盘过昆仑

把危险的绝境

和一本线装的中国

写成了一部举世惊骇的史诗


让世界睁大惊讶的大眼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直读得

心潮澎湃

一直开卷提神


血战湘江

1934年冬天,湘江

注定要成为历史巨大的惊叹号


16个师77个团近30万人

分五路“追剿”

第四道封锁线,正以

飞机大炮碉堡在合围绞杀一支虚弱的队伍


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

锐减至3万人

三大阻击战——

新圩阻击战,红三军团红五师,全师损失2000人

第14团、15团营、连干部大都壮烈牺牲

脚山铺阻击战,以肉搏战结束战斗

红一军团伤亡近6000人

光华铺阻击战,持续两天三夜

红三军团牺牲2100余人

“绝命后卫师”的红五军团34师,血战七昼夜

全师6000多将士全部阵亡

师长陈树湘从腹部伤口中掏出肠子,咬断就义


悲壮和英勇

最后踏着战友满江尸体,在湘江上

杀出一条血路

把中国革命救出了绝境


这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

湘江成了一条血的河流

红色的河流

英雄的河流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像两行热泪的烫金大字

被赫然镌刻

在湘江的封面上


古田会议

历史记住了闽西

一个里程碑出发的地方


那时气候寒冷,刚成长的革命

身体虚弱

历史的伟人忧心忡忡

在望云草室两凳一桌上

用煤油灯

寻找东方的曙光

奋笔疾书

三万字智慧的星星之火

倏然照亮了

一支队伍前行的道路


——党指挥枪

成为精神伟大的丰碑


从此,弹道纠正了正确方向

去虚火,强体魄

一群人一个队伍

风展红旗如画

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意志


只到今天

穿过无数历史的图景

我们还清晰可见

草书题写在封面的赫然大字

过去叫:红军

现在叫:军魂


才溪乡调查

调查从1933年出发,一个历史的伟人

把沉重的本本主义放到了一边

从瑞金启程

像汀江的水一样

第三次回到乡亲的海洋


住老乡家,打地铺,和老百姓一起

扫地、挑水、劈柴

开完调查会后,就到公田地里挥汗如雨

浇灌地瓜红薯的长势

触摸这片土地

和中国革命跳动的脉搏


十余天的调查

历久弥新

足以用五十年、八十年

甚至一百年时间去拜读


就像今天,我读出了鱼和水的深情

读出深入实际

和实事求是的光辉


是的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就像不了解历史

又怎知道共和国成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