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让学生学得丰富而有趣


□ 蓝宏桥

承担课后服务以来,作为语文科任教师的我,始终坚持不讲授新课,不组织复习课本知识,不布置和讲解练习,而是在拓宽学生视野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花力气、下工夫,让学生们学得丰富而有趣。

上学期,学习《曹冲称象》一课后,孩子们对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让他们依据课文所述动手操作一下,要让他们真正掌握确实很难。况且我还发现孩子们学习这课学得索然无味,毕竟这篇课文相对不是很有趣味,也缺乏文采。为了不留下遗憾,也为了孩子们学得更好,我布置大家做好有关准备,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他们按照曹冲称象的方法,以一些小石子代替,称出一个较大事物的重量。孩子们对照着课文操作着,十分认真。当他们终于称出了物体的重量时,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再要求他们把刚才的经过写下来,他们全情投入,很乐意地写了起来。这样的课后服务融学习、动手操作、动笔书写为一体,学生们学得扎实而有趣味。

前段时间学习《找春天》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在课堂上分别用视频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和《学习雷锋好榜样》。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迷人的春天美景、催人向上向善的雷锋精神,让孩子们聆听之后欲罢不能、意犹未尽。但苦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不能让孩子们再欣赏一遍。看到孩子们失望的神情,我灵机一动,决定借助课后服务补上这一课。在接下去的课后服务时间,教他们学唱这两首歌,好好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爱美之心。相信,有这么个经历,孩子们对课堂所学会有更深的感触,并且在学唱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发出更加昂扬的进取状态。

近日,教学完了《传统节日》,课后服务时,我由这课拓展开去,引导孩子们学习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唐代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林伟的《乞巧》等古诗。孩子们或摇头晃脑诵读,或如痴如醉倾听我深情讲解,或入情入境理解体验,或争先恐后背诵,或凝心聚神抄写、默写。他们沉浸在古诗的美妙意境中,积累更多了,视野开阔了,情感升华了。

……

说实在的,做好语文学科的课后服务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经常拓展思路,从课堂所学延伸开去,改变教学方式,很好地完成了课后服务任务,不但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学得丰富,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