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背后的法治力量


□融媒体记者 林慕琪 张献江 陈厹捷

3月29日,记者来到武平县“生态修复异地补植复绿基地”采访,在东留水库库尾地段,我们看到了总面积达88.5亩的补植复绿基地,2900余株风箱树郁郁葱葱,成群的白鹭在嬉戏觅食,水碧岸绿,风景宜人。

该基地由武平县法院联合县检察院、中山河湿地管理中心、东留镇政府建设,是体现恢复性生态司法理念,融生态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保护平台和示范窗口。基地让异地补植落到实处,通过大面积种植风箱树形成“淡水红树林”景观,有利于珍稀鸟类栖息,有效净化水质,固堤护岸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构建法规体系 助力生态立市

窥一斑而知全豹,武平开展生态修复异地补植复绿基地建设是我市创新生态司法的一个缩影。

龙岩作为首批列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通过法律服务、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生态审判等生态领域司法保护模式,打造生态司法的龙岩模式,为“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武平林改”等贡献法治力量,以法治行动护航龙岩走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审判工作列入监督、专题审议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立法,制定了《龙岩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龙岩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龙岩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构建生态保护法规体系,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市委政法委敦促生态司法保护制度落细落实,连续多年将生态司法改革项目列入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加以推进,2022年又将“生态司法的龙岩样本”确定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区域特色项目进行重点打造。

异地补植复绿 推进生态修复

“我再也不敢乱砍滥伐了,我愿意接受处罚,积极补种林木。”日前,在一起滥伐林木案件中,被告人黄某当庭表示认罪认罚。原来,黄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林木共计196株。案发后,黄某已对部分涉案山场复绿补种,武平县人民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被砍的山林怎么恢复?捕杀野生动物如何做好生态补偿?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成为龙岩法院突出“恢复性生态司法”实践的重要导引。生态司法修复是法院在环境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以司法举措要求行为人按照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特定修复方式,将受损的森林、水源、矿山等生态环境修复,并对修复情况进行回访、监督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近年来,我市法院坚持生态损害与责任承担相结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实施修复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生态司法修复,弥补犯罪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传递生态文明正能量。2017年以来,我市法院审结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矿产资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危害生态的各类刑事案件854件,判处罪犯1092人;制发《修复令》《管护令》114份,开展复绿补种259件,恢复造林1.4万亩,保责修复河道5处,实施增殖放流鱼苗111万尾,消除污染15处,有效修复了森林、流域、大气生态环境。

长汀法院紧跟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总结推行生态司法“三三”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对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汀江湿地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生态司法修复“1+N”模式,有效助推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打造生态“绿盾” 当好森林卫士

“我们充分利用森林警长制,加强宣传和巡逻防控,来降低涉林违法犯罪。”长汀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游泽锋介绍说,他们以严格森林资源保护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森林警长制,在全市率先成立驻县林长办森林警长工作室,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建设,运用“加、减、乘、除”四招构建立体式生态“绿盾”,当好“森林卫士”守护好绿水青山。今年春节后至3月31日,根据前期侦查的情况,长汀森林警察联合案件属地派出所共同出击、协调作战,连续侦破大同镇周某非法狩猎案、涂坊镇温某非法狩猎案、四都镇团伙非法狩猎案,打防协作机制成效凸显。

去年,全市公安机关森林警察部门共组织开展“绿盾行动”“清风行动”“清理整治野味餐馆专项行动”“昆仑2021”“黄金狙击”“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积案专项攻坚”“雷霆2021”等各类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专项行动,侦破野生动物案、森林火灾案、盗滥伐林木案、非法占用农用地案等多起案件。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成功侦破了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龙岩市首例危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毛狗”特大案件,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名,依法扣押“金毛狗”2460株,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对涉林违法犯罪起到了震慑作用。我市积极融入闽江源、九龙江源、汀江源生态保护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推进重点生态区域的联防联治,努力构建区域性生态安全屏障。

撑起“保护伞” 司法添新“绿”

位于翠屏山矿区一侧的龙岩洞公园,正成为龙岩中心城区新的旅游打卡地,而这也成了新罗区检察院在矿山修复治理工作中重要的展示和宣传窗口。该院在这个废弃矿山选址建立矿山生态修复检察教育基地,将涉案生态修复补偿金部分用于基地异地补植复绿,扩大生态公益宣传效应。

记者了解到,我市检察系统不断推进生态修复常态化,联合法院、矿管、煤管等部门积极探索生态司法恢复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圆桌会议、检察建议,督促矿山治理。

司法添新“绿”,处处有青山。位于上杭紫金山金铜矿的“紫金花”龙岩生态修复治理检察示范基地,植物园已有220多种植物,茶园、果园鸟语花香。紫金山金铜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投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费用近7亿元,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市检察机关多举措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成立全省首个生态检察示范区并成立全省首个生态检察专业化办案机构、全省首个派驻林长办检察工作室,建立全省首个跨省域、跨部门、跨流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在生态检察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