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屋,准没错!


□游阶章

书房,一间14平方米的小屋,是我思绪放飞的地方,也是寂寥时独处的空间,更是我学习的方寸之地。书斋没有雅号,原本想写一块“不去斋”作为斋号,啥意思?两层意思,进得书房,哪里都不去了,任由自己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充电与温故知新,另一层意思,一屋子书一半是自己写的,无法卖去,也含有“不去”的意思。

我一生爱买书。自打参加工作后,口袋有了几片钱,逢出差、办事、学习的机会,第一个就是寻找“新华书店”,当年工资37.5元,也要购回10多元的书。长年日积月累,我的书架就慢慢显得饱满了,真成了“书房”。

一生却卖不出书。二十年来,写了17本书,出版了8本。几千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房,有时我会静静地拿出自己出的书,轻轻地抚摸着,闻闻油墨味,看看自己设计的封面,文字与图案的搭配,颜色与规格的比例,心里便涌上丝丝满足感;有时看着一摞书稿问自己:还写吗?写!很快就得到自我肯定。我以为能写不算怂,会出何须叹?来点阿Q精神。

书出了,也算大事,我心愉悦。一本书的写成,要凝结多少心血,一字一句,一行一首,一稿一春秋,一书一深情,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书稿写就便自行打印成册,再联系出版社,一来二去,花钱也花精力。不过,我觉得生活充实,乐此不疲。

每本书印刷500至1000本不等,除了送亲朋好友、同学文友外,其余的都运回书房,把书桌下挤得满满当当。也闹得孩子她妈满腹牢骚,花那么多钱,书又卖不出去,讽刺我是“图书馆长”,我说,“小麻雀怎懂得天鹅的志向?”与她一番理论。想想,确实也是,曲高和寡,现在的诗集一般都没人爱看,远不及口袋书、爱情书畅销。文坛几位文友辛勤写出书来,基本都是送人,听两句好话,博一时高兴。自嘲,写一副对联调侃:“垒得书山常望远,引来阳熠不光明”。

二十年著书、出书,孩子她妈说,都花去了一部中档小车了,我听了心里酸酸的,不得滋味,大丈夫竟然“战死”在著书之山?真是欲哭无泪。自然,我说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半,缓和一下气氛。

著书梦难醒。人生苦短,经历有限,值得回忆、总结的东西却很多。我从年少时就爱舞文弄墨,一路走来,时间的航船走出很远,经历了险滩、暗礁、风浪、恶鲨,感悟了善良、温馨、和蔼、关爱、情真、挚爱,识别了恶人、歹徒、好人、真心、同情,感受了欺骗、假话、漠视、嘲讽、欺凌,区分了冷暖、炎凉、好歹、高低。一切的经历阅历都在书中呈现,使自己终识得香花毒草,认清世态,看懂人事,一篇散文就是从一个事物的认知到悟懂,一首诗歌就是对一件事的剖析和明白,言不乱性,语要惊人,几十年风雨不是一朝烟霞,更不是一缕晴岚,有看有识看自我,有悟有知晓初心。不仿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也不学今人“不拿白不拿”利己主义,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方为要紧,伦理道德记得,善心爱意施得,不求高山流水遇知音,只做正人君子一枚。

曲终人散,活好自己,回忆往事,书籍是纪录人生的活页,写点感悟,留作后人评说,有何不可?历史是自己写的,不受任何人左右,活得惬意为上,做得顺心为好。记得,著书可防老年痴呆,写是内心因素,出版是外在原因,只要金钱允许,一切便可以。

书房虽小,容下了自己的爱好和回忆,人生有限,点滴经验可以识人,活到老学到老,边学边写,书不嫌多,学了掌握了便是自己的能量,台灯下,看看书提升自己,书桌前,写写稿丰富自己,爱书屋,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