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曲艺“莲花落”


□林东祥

俗话说:“叫花子唱莲花落——穷开心”。在客家地区,民间一般不称“莲花落”,而称“竹板歌”“叫花歌”,故客家地区“莲花落”少人知晓。“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表演。表演者原是乞丐(叫花子),利用该表演形式来乞讨。表演时多为一人,也有两三个人参与表演。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指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右手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执五片小竹板。唱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莲花落”演出形式有单曲、彩唱两种。单曲只由一人演唱故事,唱词多采用叙述体;彩唱是由歌者两三人,分饰为旦、丑两种角色,分包赶角,犹如小戏曲,插科打诨,以资娱乐。

历史上行乞的大都是没有谋生能力的盲人或者其他残疾人。因“莲花落”是盲人乞丐乞讨时唱的戏文,故又称为“瞎子戏”。内容主要为劝世文、因果报应、拜求施舍、吉祥口彩等。

“莲花落”唱词多为触景生情,现编现唱,比如到一家乞讨,在门口就看见主人家屋檐下有燕子窝,即唱:“大叔好,好大叔,大叔家有小凤凰,小凤凰,主富贵,大叔你家代代出贵人”。

流传于武平县中堡、武东地区有《十劝郎》歌,歌词大意是妻劝夫莫懒惰、戒赌博,要勤俭持家。如:

“(女):一劝郎,莫去花,锡(存)到铜钱要做家,

年轻出来靠住(依靠)妹,老哩靠妹会各差(比较差)。

(男)一回妹,哥要花,老妹想郎对唔差,

世上挣钱世上用,人情一断攀定邪(落空)……”

这首《十劝郎》歌,在传唱时歌词随演唱情势不同而有差异,说明不同的“莲花落”艺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阐释含义。

“莲花落”在抗战时期也成为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形式,如下面一首歌流传在武平中堡,林大华(1925年生),在读小学时老师教他们传唱:“敌人占了我们的田和地!田和地!采支花儿开,一个一支莲花,花开莲花落,大家抗战齐动手;二支花儿开,花开莲花落,抗战一定要打到底;三支花儿开,一个一颗莲花,不打走鬼子誓不休,誓不休;四支花儿开,花开莲花落,一起落莲花,看看采采……看几支莲花开,采几支莲花落,一起落莲花。”

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的长篇“莲花落”说唱戏文是《梁四珍与赵玉麟》,该戏文5300多字,至迟在1980年代,在武平的客家山乡中,仍然有残疾的流浪乞丐在走村串户演唱乞讨,全本演出需要一整天,该戏文分为九节:赵玉麟由富变贫;梁四珍嫁去赵家;恩爱夫妻;赵玉麟上京赴考;状元回乡;三姐嘲讽;拜寿;乔装;回朝。

戏文开头:“百般讲来也闲情,听涯来唱古贤人。家住广西梧州府,立杨村里赵姓人。家财百万盖近邻。盖近邻,富贵双全得惊人。良田唔知有几阔,鸟雀飞过唔过身……”

戏文中说,赵父梁父同朝为官,赵玉麟、梁四珍自小被双方大人指定婚约,但赵家发生变故,由富变贫,赵梁夫妻贫寒度日,后来赵发愤读书,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回乡时恰逢梁父六十大寿,赵隐藏状元身份,乔装乞丐卖唱到梁府祝寿。被梁父和四珍两个姐姐百般羞辱。后来赵亮出状元身份,势利亲戚洋相百出,乡民拍手称快,赵梁夫妇富贵及身,子孙满堂。

作为莲花落中的经典戏文,《梁四珍与赵玉麟》在客家地区流传经久不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迎合民众心理中鞭挞势利,讴歌坚贞的爱情和在困难中奋进而最终获得人生赢家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