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正月开图谱
□巫庆明
连城宣和洋贝巫姓,郡望山西平阳,入闽始祖罗俊公后裔。罗俊者,高祖商朝父子宰相巫咸、巫贤。当年随官军到福建,任黄连(后改宁化)镇将,不祧之祖。后,安居此,日久他乡即故乡。
洋贝一世祖四九郎从宁化携老带幼,荆棘载途,几经辗转,迁徙连城、长汀两县接壤处之巫屋坪,居数代。九世永政公定居洋贝,为开山祖。生七子(二子景青,三子有通,六子志忠,七子满全,有的再度迁外),逾20代,几百年矣。世代传承南迁中原人的一些语言、风俗、神祈等,延续至今的开图谱祭祖宗仪式,且独特也。
每年正月初四,留居洋贝村的安礼、满诚、世旻三房后裔集中祖祠(又称“老屋里”),着手开图谱的仪式准备工作。
凌晨,铳声连响,鼓乐齐鸣,各房值年人代表数十人敲锣打鼓,前往去岁值年房保管图谱人家中,隆重请出盛装宗图和各房族谱的四个大箱,置老屋里“滋本堂”上厅。参与此次活动的男丁神情严肃,有条不紊地把丈余见方蚕丝织成的宗图悬挂正厅后方敢发声。一世祖到廿二、三世(在、香字辈)祖宗名字赫然展现儿孙面前。
说起宗图,她还经历过两次灾难。第一次,清朝年间,太平军路过本村,士兵们强行把宗图掠走当作旗帜,祖公宝物,毁于一旦。那年正逢本房值年,卖田筹款赔偿,举全房之财物,巨款购来蚕丝帛,高薪聘能工巧匠仨,吃喝拉撒还管抽,过瘾抽足才悠着动手,单“巫氏宗图”四个篆体字就花去半个月,慢工细活,历时三年才成此图。
第二次,“文革”初,某些人意欲付之一炬,几个长者得知,召有识之士数人,星夜转移,妥藏秘密之处。造反派找不着,只好了之。万幸,祖辈留下的宝贝逃过一劫。图谱完好存留,显现本村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远见卓识。
接着,庄严、肃穆的仪式开始,曰“三献礼”。主、陪祭准备就绪,一司仪(礼生)拿声拿调大声呼喊,两列礼生数人应和衬音。盥洗,起鼓,奏乐,就位。长桌上,族谱箱子上面盖着红绸或红纸。前面供着全鸡、全鱼、猪头“小三牲”,有时用牛羊猪“大三牲”,还有“六味斋”(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和红枣),寿壶,鼎杯,酒茶,碗饭,筷子等。老者主祭引领,陪祭者初进香,二进香,三进香,从下厅到上厅,上厅复下厅,三跪九拜,晋酒,晋供品。三进,三退,每一进退都步步紧跟,不得踏错。稍后,礼生宣读祭文,抑扬顿挫,文白相间,赞词夸耀祖德,谢祖隆恩。跪,叩首,拜;起,兴,平身。祭文读毕,焚烧,重新上香,晋酒,晋供品。
祭祀结束,朝拜宗图开始。神铳前,一人肩荷两面大锣前后捶打开道,鼓乐跟,火把,马灯,手电筒,夹着匆匆脚步全村巡游,“开图、出谱了!”说也奇怪,这么多人的队伍,这么喧闹的响声,所到之处,竟听不到一声狗叫,要是平时,早已犬声起伏,狂吠不停。这是为何?传说巫氏祖祠地貌酷似老虎,祖屋后面那座小山像虎头,左右各有一口大井清澈明亮,那是老虎的眼睛。祖宗神威出游,小犬被大虎镇住,岂敢发声?盖因这,老外、文化学者劳格文先生觉得奇怪,想进入探个究竟,村里主事人只好破例,让外姓人参与介入,洋博士用相机拍下许多实景,用文字记录许多片段,高鼻子深信的同时也留下疑惑,之后,以鲜明流畅笔触报道一家外国杂志上,老祖宗这回名扬异域也。
一会儿,各房后辈陆续前来梵香放炮,瞻仰宗图,寻根问祖,系连血脉,图谱上认识列祖列宗,对老祖先进行一次情感对接,心灵撞击,精神回归。
六时,天未放亮,按规定,须把宗图族谱回归大箱,送到新一年值年房保管。正月初七上新丁,入建生谱,那又是一个隆重的活动了。笔者曾置身其中,怀着虔诚,敬畏心情,全程参与这异于他姓的开图谱仪式,洗礼心灵,升华情感,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所录过程,恐有不全。有时,静心沉思,冥想连番,蒙上些迷信色彩又似是而非,昭述祖德仪式是否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是否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
祭祀祖宗,旨在对后辈进行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等孝道教育。祭祀是教育的根本,弘扬中华文化的始基。正因为这种传统美德的光大发扬,才使家族兴旺发达,枝繁叶茂,民族昌盛、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