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深处的林业家园


梅花山深处太平僚村,红豆杉。

□ 杜轩民 文/图

赖同学是我中学同窗,大学读林业,毕业后供职林业部门近40年。谈起林业,他总是滔滔不绝,两眼放光。近日,赖同学邀我去梅花山腹地。

周六一早,我们一行4人兴致勃勃出发了。沿高速一路奔袭,朋口下,转莒溪路口继续挺进。过莒溪圩市,拐个大弯,果真,山路来了,坡陡、连弯、狭长,沿山势蜿蜒盘旋,像缠绕在山腰的飘带。路内侧是高坡,外侧是深谷,要是车轮偏出,回旋余地不多,对司机都是不小的考验。此地高湿,多路段雾气弥漫,朦胧如仙境,能见度不足10米。遇此情,我本能降速,前伸脖子,上身匍匐在方向盘上方,眼皮子没敢眨一下。同伴们无不屏息凝神,还不时提醒我:“慢点!慢点!”拐弯处,冷不丁闯出的摩托车或小车,迎面擦肩而过。还好,山路全程硬化,路面平整,车上除摇晃之累,并无太多颠簸之苦。路两侧,竹木郁郁葱葱、连绵延展,小车如同穿行在绿色长廊。车窗外风光无限:起伏的峰峦、无边的绿洲、清澈的涧流、欢快的鸟禽……幕幕掠过,宛如绮丽画卷徐徐展开。透过车窗,青味湿润的山风“嗖”地涌进车厢,顿时让人清新爽朗、精神振作,舟车劳顿消散得无影无踪。

途中,来到一家冠名“森林人家”的山庄。它坐落在一块谷地,一栋餐馆、一座凉亭、一片毛竹、一条步道与溪涧相守,清幽、恬然,是吃饭、休闲的好去处。山庄投资人姓陈,林业退休干部。陈总喜迎我们,不泡茶,爽快取出一瓶洋酒、提上一篮野柿子、野梨子款待。酒,不受欢迎,倒是野果子讨喜众口,不客气,各取所需。我抓起一枚野柿子,剥皮,一口咬下,咦!不一般,润滑爽口、香甜无涩,同伴们所尝略同。小憩,陈总领我们逛步道,边走边看边聊,摸摸竹身、捧捧清流、听听鸟鸣、拍拍美照,醉在青山绿水。陈总介绍,之前这里生意不错,高峰期还排不下,疫情影响太大,加之天冷,近期生意惨淡,无奈开开停停,眼下游客要吃饭得提前预订。如此,山庄靠接待游客难以维系。投资这么大,总不能闲等,咋办?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在山庄侧翼圈地,搞起了养鸡产业。走进鸡场,数百羽土鸡漫山遍野,活蹦乱跳,冲冲杀杀,个个如斗士。靠近鸡群,头领公鸡立马警觉,伸直脖子,张开颈羽,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势,叫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陈总开心道,他的土鸡以肉质紧实、肉味鲜香、口感筋道而名扬多地,送到广东一只可卖到500元,收入不菲。

中午,抵达盂堀村,到护林员小罗家做客。赖同学夫妻携带手信,俨如走亲戚一般。小罗50岁样子,当了爷爷,在集镇上购了房,子女外出谋生,妻在镇上照顾孙子上学,平日里自己独居老家,一边当护林员,一边料理家事。老领导来了,小罗打心里高兴,特意接妻回家帮衬接待,还呼唤五六个本片区护林员来家同做主人,迎接赖同学。我们刚进门,护林员们就蜂拥迎上,争相与赖同学照面握手、寒暄问候,久别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罗妻烹饪,食材多取本家,绿色实料,她一手好厨艺用到极致,干蒸鸡、红烧番鸭、扣肉焖笋干、猪蹄炖香芋、杂菇清汤……道道像模像样,满满一桌,香气腾腾。落座,满酒,小罗致词,碰杯开局,十几双筷子翻飞。个个吃得不亦乐乎,唇齿留香。

席间,赖同学问:“罗老弟,怎么还不出去(离开山里)啊?”“出去吃什么呀?”小罗答,“到了干不动再说吧。”对话简短,却耐人寻味。赖同学的关切语重心长,可小罗也有难言之隐,这里有他护林员的岗位和情感,有份待遇,有少许耕地、几片毛竹、一群鸡鸭鹅,加起来是小罗一家的兜底保障。当然,还有那栋为他遮雨挡风的老宅和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

午后,小罗带我们参观大灌水库。水库是拦坝截流梅花山腹地满竹溪而形成的,海拔在800米左右,净高龙岩中心城区400多米,堪称空中水塔。巍然屹立的弧形大坝截住满竹溪收集的泉流和森林涵养过的雨水,汇聚成水面300多亩、容量近2000万立方米的庞大水泊。站在坝顶,微风拂面,极目眺望,“高峡出平湖”的景象尽收眼底。

离开大灌水库,我们来到太平僚村。太平僚村小巧玲珑,在森林的包围中隐隐约约。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风水林动人,美丽生态乡村的称誉实至名归。太平僚村本是旅游大村,或缘于疫情和阴雨,此时未见其他访客,绕村一周,只遇为数不多的当地人,略感冷清。与所有偏远农村相似,年轻人外出谋生,留下的多为老人。老人不舍子女远行,又不忍拖后腿,只好默默支持子女们走出大山去拼闯,而自己留下,守住孤独,守住乡愁。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属宝贵自然遗产。以其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种群多、水资源丰沛等构成庞大的天然生态系统,对龙岩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又以其峰峦叠嶂、奇石古树、绝壁挂瀑、森林浴场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吸引天下来客。为科学保护自然资源,市政府制定了最严厉的措施:在保护区内施行“四禁”,即禁伐(除毛竹)、禁捕、禁挖、禁火。禁令的监督大任主要交付给护林员。

护林员的工作岗位全在深山老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出现火情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灭火于萌芽之中。于是,吃不上饭成了常有的事,生活单调让人孤独。除了辛苦和寂寞,护林员还要面对许多不理解和责备,以及违法者的抗拒乃至暴力威胁,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不可否定,不少城市居民并不知道大山里还有这群人,即便知道,也极少在意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联,有“人在家里坐,福从天上来”的无忧,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青山可以作证,正是由于护林员的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助力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容颜不衰、锦上添花,助力八方游客千里不疲、一见倾心,助力蓝天白云下空气清新、四季如春。不要介意曾经的疏忽和无知,让我们赶紧去认知他们、感激他们!林业人的家园也是所有人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