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针对我市中心城区活禽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民革龙岩市委会建议——
加快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
□记者 池银花 刘玉荣 通讯员 李云峰
农贸市场包括批发市场是城市食品供应的重要渠道,据了解,70%以上的畜禽肉、水产品、蔬菜水果均通过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进入市场流通。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禽肉产品质量管理,改善交易场所卫生状况,有效预防疫病发生,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民革龙岩市委员会以集体提案的方式,建议加快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15日,记者采访了民革龙岩市委会的王永昌。
建议 另择选址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
王永昌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调研得知,我市中心城区最大活禽交易市场——东山活禽交易市场活禽日均交易量1万羽左右,高峰期达到2万羽,市场里的档口屠宰后禽肉产品日均交易量在2000只左右,它承接了我市甚至包括整个闽西南区域的养殖、屠宰和消费等上下游多个环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山人居板块周边高档楼盘小区林立,湿地公园配套建成投入使用,但湿地公园旁的临时性东山活禽交易市场依旧排放着臭气、家禽屠宰污水横流,卫生环境嘈杂脏乱,与这美丽的东山人居板块显得格格不入。
“东山活禽交易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虽然进行了一部分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但是距离标准化禽类屠宰交易市场的条件还远远不足,比如选址不科学、动物防疫条件不达标、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无环保处理设施等。”王永昌说。
对此,民革龙岩市委会认为,为防止出现重大禽类动物疫情,保障我市禽肉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建议将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配套资金扶持,引进专业的、有实力的国企或民企,参照广东省的地方标准,加快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
“建设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址难,选址既要符合自然资源、规划要求,又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环保要求,且选址要能够让当地群众接受,不影响生活。”王永昌说,建议相关部门齐抓共建,切实解决好项目前期选址这个老大难问题。
同时,民革龙岩市委会建议,高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建设好后,我市应出台相应的禽类屠宰配套政策,鼓励中心城区所有农贸市场、周边店的家禽肉品屠宰交易的摊位、经营场所关闭搬迁至集中屠宰经营场所去集中宰杀,规范经营,以根治中心城区家禽屠宰行业“一口锅”滥宰、污水乱排放的现象。
部门 新建活禽市场明年初将建成投用
15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为解决我市禽类集中屠宰经营场所不足的问题,2019年,我市将活禽批发市场选址分为永久用地选址和临时过渡用地选址两类,其中永久性用地选址于东山人居板块和北城龙州工业园区,临时过渡用地选址于东肖经开区和红坊进贝村。
去年,我市统筹考虑活禽市场选址道路交通、周边设施和项目落地建设的难易度等情况,在原选址基础上新增一个龙岩中心城市活禽市场选址,新增选址位于铁山片区,但因绿地调整和交通组织等原因,该选址不适宜建设活禽市场。
今年,我市再次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踏勘,综合考虑地块地形地貌条件、交通组织以及周边居住情况等,最终确定将新增的活禽市场项目选址位于东城街道东宝工业集中区,东外环路西侧、智科实业有限公司南侧地块。
“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供地、建筑方案审定及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2022年初能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另外,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龙岩中心城区标准化禽类集中屠宰场建好后,按属地管理原则,新罗区农业农村局将向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并按《家禽屠宰检疫规程》开展屠宰检疫,同时加强家禽集中屠宰行业监管,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我市家禽向“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格局发展,加大禽肉科学消费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消费禽肉从“现杀活禽”向“冰鲜白条”转变,不断提高白条禽肉的市场占有率。
(本专题约五篇,此为之二,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