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深化合作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新罗答卷”
走进新罗区各个重大项目现场,处处是激昂奋进的建设场面,“新罗效率”与“新罗速度”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演绎。
这五年,是新罗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实力加速提升的五年。仔细盘点这一张高质量发展的“新罗答卷”,数据见证发展之路,荣誉体现赶超之势。
这是项目建设有力突破谱写的新篇章。新罗区紧紧把握转型契机,确立“4+5”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打开产业平台新局面。未来城、银雁新城“双城并进”,从无到有,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新罗区与厦龙合作区“两区融合”激活项目开发建设新动能。抢抓中央对口支援重大机遇,三创园、数智科创园、能源互联网智慧产业园等八大专业园区应运而生,成了中心城市发展新增长极。2021年,完成1468亩能源互联网产业园规划布局,设立10亿元国网龙投产业基金,太阳电缆项目基本建成,打造全省首个“绿色零碳、清洁高效”智慧园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取得的新成效。新罗区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行动,“一企一策”扶持工业企业17家,累计为企业减负1102万元。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9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16家,百亿产业集群增加到5个。预计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98亿元。
这是现代服务业迭代升级铺展的新图景。今年来,第三产业提档增量,商贸服务业活力迸发,商圈消费升级提质,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M7集趣街区对外开放,京华中心等相继建成开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99亿元。文旅产业持续繁荣,乡村游、红色游愈发火热,富溪大峡谷、天宫山索道等文旅项目建成开放,小池培斜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万安竹贯入选省“金牌旅游村”。
这是现代农业提优增效呈现的新气象。新罗区深入打造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仅今年,农业总产值达117.2亿元,增长5.8%,七大农产品优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值207亿元。新增“三品一标”企业12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雁石“新罗天草橘橙”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山麻鸭、斜背茶、竹凉席等全国知名农特产品畅销各地。
这五年,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创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的“硬核”力量——圆满完成新一轮区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重点项目述职机制,国资集团成功取得“AA”企业主体信用等级,国企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辖区新增上市企业2家。纵深推进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领域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获得全国通报表扬。坚持“一把手”招商、第三方机构招商,建立招商闭环管理机制,探索“老区+湾区”合作模式,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联络中心,五年累计新签约项目达到277个,总投资848.04亿元,仅今年就引进建壹真空等重大项目49个,总投资276.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要素保障扎实有效,开展征迁和项目攻坚行动,完成土地征收32972亩,房屋征收289.7万平方米,实现250个重点项目净地交付。仅今年,完成土地征收7108亩,房屋征收48.38万平方米,实现87个重点项目净地交付。盘活闲置厂房140余块,储备工业用地3081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