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生也红来死也红”
□ 邱立汉
“生也红来死也红,生死跟着毛泽东。杀头好比风吹帽,不怕枪刀对膛胸。”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在金丰大山里唱响的红色山歌,也是永定岐岭下山村女英烈卢春兰英勇就义前唱的最后一首山歌。
今天,我们走进岐岭,卢春兰烈士的那首就义山歌仿佛还在金丰大山里回荡,下山村、牛牯扑、青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主席亭边、忠诚馆前,红心广场气势如虹。不禁让我们感慨:岐岭,旗岭,“昔也红来今也红”!
红色岐岭铁打成。
红旗不倒,是因为这里不仅有一群铁骨铮铮的硬汉,还有一批不怕杀头、何惧剥皮的女英烈。1934年10月,闽西红军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留守永定的子弟兵在张鼎丞、刘永生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岐岭的妇女没有坐以待毙,她们用扛起生活重负的铁肩担起了革命的崇高道义,积极支援革命,用生命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诗篇。
著名华侨女英烈陈康容,革命何惧剥重皮。1940年9月17日牺牲时,年仅25岁。
革命接头户卢春兰,杀头好比风吹帽。她是下山村望森楼里的一名普通媳妇,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机智勇敢,源源不断地为金丰大山里的游击队员送去急需物资,成为诸多接头户、女英烈中的杰出代表。1946年5月21日,在为游击队运送一批米菜时遭到敌人伏击,扔下的米菜引起敌人疑心,敌人连夜包围望森楼。为保护其他接头户和全楼人的安全,她和担任下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儿子陈凤光挺身而出。敌人威逼她供出其他参与人员,用尽酷刑一无所获。26日,母子俩被敌人押到下山小溪坝刑场惨遭敌手。临刑前,卢春兰大义凛然,对儿子说,“孩子,我们死得光荣,值得!”然后,转身怒视敌人,放声高唱“生也红来死也红”的革命山歌……
岐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仅下山村就有59名烈士,被烧毁楼房25座720多间,有25户人家因参加或支持革命成了绝户。他们用生命托举起不倒的红旗。
古有征战沙场的杨门女将,今有“不怕刀枪对胸膛”的岐岭铁娘子。在那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柔弱女子何来如此慷慨之节、凛然之气?金丰大山里的岐岭女子,可谓典型的客家妇女,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坚韧精神,她们一辈子勤俭耐劳,被唱赞为“勤俭脯娘”。客家女不仅要“主内”,还要出外与男子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劳作,起早摸黑,上山砍柴,落地耕田,样样拿手。她们背起生活的重负前行,压力比男人还大。就是这份似乎与生俱来的刚毅与坚韧的品格融入革命斗争中,柔肠化侠骨,柔弱女子变身铁打娘子,一旦汇入革命洪流,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望森楼是英雄楼,这里是卢春兰的故居,也是陈康容居住过的旧居。我怀着崇敬之情走进楼内,里面展板展出了这楼人的英雄事迹,我拿起手机,一一拍下。一块展板赫然写着“陈康容教唱并流传于岐岭大地的革命歌谣”,共节选了十四首,开头两首是:
《人人爱唱革命歌》
黑暗世道血泪多,唱的全是苦情歌。
红旗指路心里明,人人爱唱革命歌。
《一人唱来万人和》
金丰大山坡连坡,革命山歌箩打箩。
这山唱来那山应,一人唱起万人和。
猛然间,我似乎揭开了一个谜,岐岭铁娘子的革命力量,除了来自心怀崇高的革命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还有源自“一人唱起万人和”的革命山歌。
诗言志,歌咏言。客家人爱唱山歌,山歌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恋情,也可以直抒胸臆解忧愁、散怀抱。在旧社会,穷人唱歌唱苦情,痛诉地主恶霸害人精。陈康容因势利导,借助山歌力量,唤起老百姓强烈的革命意识,教她们唱:“反动统治恶天年,尽是落雨没晴天。土豪劣绅和团匪,要人要粮又要钱。”(《反动统治恶天年》)“天苍苍来地茫茫,日来老虎夜来狼。黑暗世界国民党,日头无出天无光。”(《日头无出天无光》)发动穷人联合起来,铁拳砸毁旧政权,铁心跟着共产党。“革命唔怕路途长,雄鸡一啼天大光。只要跟着共产党,革命一定有春光。”(《革命唔怕路途长》)让乡亲们义无反顾地跟着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
山歌是她们宣传革命的武器,山歌是她们与敌人展开斗争的精神力量。岐岭红,红在万人唱和的革命心声,红在永不背叛的铁打忠诚,红在永不褪色的革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