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农民漆画的苦与乐


刘小飞 画

□ 刘秀梅

想来,我与农民漆画,有缘只隔一个梦境。

五年前,省艺术馆和龙岩市艺术馆到漳平农民画院挑选20位农民画家作品40幅,作为首批农民画作者群体学习农民漆画实验对象,我有幸成为当中的一员。此时我私下寻思:农民画与漆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是如何融合的?漆艺技法如何融入农民画?这次学习,将带给我哪些体验与感受呢?

带着这些思绪,我来到了福州市新华创意园漆画培训基地,踏进校园,一座座很有些年代感、颇具艺术且略带沧桑意境的房屋确让我有些震撼,一大片充满不同风格的个性创意园区,让人倏然陡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进入教室,每张课桌、每面墙上都挂着农民画作为漆画底稿,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红色塑料桶,一个白色长方形工具盆,盆内装有油罐、漆刮、漆刷、描绘漆笔、铲刀、扫笔、夹子、剪刀以及磨砂布,这些与我们先前画农民画材料工具完全不同,给我耳目一新之感。

漆画讲究工艺的制作,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必须面面俱到,不能有差错,才能让最后的作品没有瑕疵。在这里,我头一次有幸听到许多的漆画名家授课,上课时漆画老师通过对我们作品的全面深入分析研判,从而选取适当可行技法来展现作品,使学员原有的农民画作品的主题在漆画的二次创作中达到最佳效果,让漆艺千变万化的丰富语言形态展现在我们的作品中。

然学习没几日,许多学员漆过敏,皮肤发红发痒,起先,我没有任何过敏症状,看着同伴们疼痒难耐、抓爬挠痒的囧样,我不禁有点窃喜与庆幸,谁知道7天后,我也过敏了,且成为最严重的一个,当时的我整个脸肿起来,眼睛肿胀到剩下一条线,看东西得使力睁开,全身又痒又肿,有的地方起疱疹,像黄豆一样,奇痒难忍,每晚都难以入睡,半夜起来用热水烫过敏处,但是越烫越痒,不烫又不行。饮食上又不能吃辛辣、糖、蛋、酒。最难挨的是过敏的症状一天天发展,吃了许多药也不起作用,医生劝说我不能再接触漆了,这时候感觉特别煎熬。但是我觉得此时正是考验个人毅力的时候。

是啊,如今回想自己为了学艺经历了何等艰难而痛苦的历程!在老师的安慰鼓励和自我的坚持下,我熬过30多个日日夜夜的病痛苦海,顽强坚持继续前行,一直撑着,没有退逃!这是我平生学艺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40天的学习过程里,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完成了原为我创作的农民画转为漆画的两幅作品《孝老爱亲》和《正月迎佛公》。

通过漆的特殊材料语言来呈现画面的丰富性,把漆画元素有机融合进去,将传统大漆技法与现代实用美术有机完美结合,同时也把农民画丰富多彩的特色应用于漆画之中。漆画与原先农民画作对比,漆画散发出朦朦胧胧的神秘,画面更丰富、更具张力,显得耐看、厚重,主体形象更突出,彰显了农民漆画特殊之美。也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与情感,在漆画和农民画结合上,找到一种新的语言。

培训结束回漳平后,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几幅漆画作品,多幅作品入选省展,部分入选日本交流展。2019年10月《土楼除夕乐团圆》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三等奖。想不到漆画在我个人的学艺道路上打开一片的新天地,漆画那种奇妙神秘变化的感觉让我难以忘怀,通过作漆画过程中把自己快乐心情浸润到其中,我用画漆画出我心中的喜悦,久而久之,作漆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从此,我对漆画更感兴趣了,我从画画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与漆画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