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课堂”莫变味


□蔡庆阳

前不久,笔者所在单位的一位70多岁的退休职工向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情:因平时注重健康,喜欢养生,刚好某机构开办了“养生课堂”,有不少的老年人报名参加。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讲座一结束,就有一些业务员热情地向他们推销起产品,有推销养生保健品的,有推销按摩椅、测量仪的,更有一些“典型案例者”老年人上台现身讲解,亲口宣传产品的好处、功效,现场有不少的老年人心动掏钱购买这些产品,且价格不菲,但这些保健产品究竟有没有主办方宣传的那么神奇便不得而知了。“养生课堂”把老年人作为推销对象,俨然成了一些商家销售阵地,令人不解。

时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许多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也乐意花费更多的钱追求更健康的生活,并希望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但身边不少的老年亲戚和朋友反映,他们参加了不少机构和部门举办的“养生课堂”,宣传海报上是为老年人传授健康养生知识,实际上很多是推销保健产品,业务员通过每天打电话回访,或赠送小礼品等手段,大打“亲情牌”“连环套”等,推销的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且价格离奇,让他们在选择时无所适从。据了解,这些保健产品往往因为没有相关的技术指标衡量,不少保健产品“挂羊头卖狗肉”,存在着虚假宣传、欺诈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严重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花了钱,却起不到真正的保健作用,一些售后和投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造成维权困难。

当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养生需求不断增长。他们也希望通过“养生课堂”,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来提高身体机能和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办“养生课堂”,这种做法应该给予鼓励。但是,有关机构和部门在办班的过程中,不能掺杂太浓的商业气息,这样做,会让“养生课堂”变味,也会让人怀疑办班的初衷,影响声誉。笔者以为,主办部门应该将推销商品者拒之门外,还“养生课堂”一个清净。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切实加强对保健产品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和监督,建议以发布“红黑榜”的形式,公正地推荐质量上乘的保健产品。同时,有关部门对那些存在着虚假宣传、欺诈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商家,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以规范老年人市场,切实维护好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