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铸就和谐的使者


□ 邹富华 李元勇

看,新时代铸就和谐的使者。“您”来了,带着憨厚和质朴;带着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信念;带着创建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带着构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责任担当,走来了。走进了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一一基层司法所。“您”带领司法所人员开展人民调解、帮教安置、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好评,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

是“您”带领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队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上下班、还是节假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您劝架、调解、释疑的身影。不管是多么激烈复杂的民间纠纷,还是那水火不容的矛盾,“您”都用真诚去感化,用诚心去交流,正如人民调解标志上的那颗“心”,用款款温言、循循善诱,和风细雨的方式化暴躁、激愤于无形。是经验丰富,善于调解、精于调解的“您”,犹如绵里藏针,针里带棉的独特方式去灵活、巧妙地,把一个个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处理得既干净又漂亮,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矛盾,帮助许多“冤家”解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

又是“您”带着“依法治国”的理念,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的具体工作来了,在农村亲眼看见了许多乡亲之间因为琐碎小事而起的激烈“战事”。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您”一方面积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努力攻读了法律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针对农村的现状,采用了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把枯燥的法律术语变成生动亲切的口语,一句句耐心地讲解,墙报上“您”用缤纷的色彩,风趣的版面吸引人们前来观看。“您”常常把纠纷调解现场变为宣讲法律知识的课堂,以案释法,“调解一件纠纷,教育一片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还是“您”带着真情和真诚来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这些人没有管理教育好,思想不稳定,那是会给社会增加难以估计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您”用真诚和真心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耕地承包问题,协助解决低保问题,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渠道,最终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吃饭问题,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使他们的心感受到了一些浓浓的暖意。

“您”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帮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帮他们写材料、盖印章、找相关部门,忙上忙下、尽心尽力,是“您”用法律为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点滴改变,此中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您”是新时代铸就和谐的使者。“您”没有带来刀光剑影、流血流汗的豪壮,也没有带来前赴后继、赴汤蹈火的悲壮;更没有带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有的只是一件件普普通通的矛盾纠纷化解档案,一堂堂平平常常的法治教育课稿,一个个简简单单重点人群教育帮扶台账,一桩桩真真实实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事例。这就是“您”所得到的安慰和回报。也许正因为“您”的实实在在、平平常常、真真切切的辛勤付出,更能彰显出“您”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本色,也许正因为您的“平凡”,社会才会更需要“您”,人们才会离不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