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前云峰村与马家大院
□ 陈天长 赖光耀
长汀县馆前镇云峰村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的驻扎地。该村坐落于清流、宁化、连城、长汀四县的交界处,东有牛路岭,南有埠头溪,西有牛栏石,北有脚盆寨和云峰峡,四山环抱,古木林立、高山峻岭、地处险要,是一处隐蔽又好出击的用兵之地。
何谓云峰,因该村西有牛栏石,海拔1130米,峰顶着云,靠着峰,故取个云,取名云峰。
话说1930年至1933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独立团第一连受苏维埃政府和十二军指派,从汀州方向经童坊、彭坊、称匀水、石背、井口到达云峰,在该村第二组田段屋新屋里驻扎,进行革命活动。在此驻扎期间,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周边的几个乡镇,如长汀的馆前、童坊,连城的北团、四堡,清流的长校、里田,宁化的曹坊、治平等地。
据当地失散老红军马国铨讲,毛泽东、朱德和红军高级将领罗炳辉、谭震林等领导曾到此地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在距离云峰6公里人口比较密集的连城县四堡乡(当时属长汀管辖)马屋村祠堂门口召开了一次村民动员大会。
1933年冬,由于形势发展和工作,这支队伍先后转移到了宁化、清流、连城、上杭、永定、武平、龙岩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就在龙岩的雁石和永定的湖雷的战斗中,马传国、马传杭受了伤,马国铨为了保护伤者撤离战斗,护送伤者到后方治疗,结果他们自己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成了失散红军。
在云峰村,有一处马家大院,失散红军马国铨、马传杭生前回忆。
红军刚进村时,看见此村的环境和三座民宅宽敞明亮,其中这座马宅土木结构,最为宽敞,外墙又是坚硬无比的沙灰墙(三合土)建筑,造型奇特,前有围屋,后有高坎且与后山茂密的森林紧密相连,易守难攻,是驻扎部队的理想之地。
据说该房前后历经十余年时间才建好,建成后名扬四乡八村。红军进驻时,有个别士兵建议把该房烧掉。有一位红军领导干部看了厅堂正中的牌匾文字后说,这是一户贫困农民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剥削来的,我们要给予保护,再说我们的部队在此驻扎,也好有个地方住宿。所以这里成了福建省军区士官训练基地,红军12军独立团第一连住址,现在还保留了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和宣传漫画,如“打倒国民党军阀”“拥护红军打倒帝国主义”“纪念列李卢,巩固革命根据地”“纪念列李卢,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资本家”“中国共产党万岁”,至今在斑驳的墙上仍清晰可见。
红一连在此驻扎达三年多时间,开展游击战,扩大红军队伍,保护红色政权。红军入驻后,马家大院主人积极支援革命,支持红军,领着全家退居老屋。当年红军入住后,军民鱼水情深。每天红军起床后,就在该屋坪中操练,排队列、练刺杀、练瞄准。红军官兵和群众打成一片。红军深入村民家中访贫问苦,为贫困户送钱送粮,每到农忙时节,官兵们下地帮忙抢收抢种,不误农时。村民们也经常帮助红军们挑水、洗衣、做鞋、砍柴、送粮、送菜。每逢年节、喜事,都争先邀请红军阿哥来做客,一同共餐,其乐融融。村民夸赞红军阿哥是天下最好的队伍。红军官兵说,红军是咱们穷苦马百姓的队伍,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为人民打天下谋幸福是我们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