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林坊,红色上寨村


图为上寨村古祠堂留下的红军抗日标语。

□ 邹善水 文/图

上寨,连城县一个小行政村,现属林坊镇辖。名曰上寨,其实无寨。村子虽小历史上却很有名。

这里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住地遗址,这里有“一村跨两县”(连城、长汀)的分界石墙,有客家古廊桥,有抵御国民党反动民团侵扰的古亭弹孔墙及红军打击国民党地方民团的战斗遗址,有散居村边的古树名木与生态林等。

史载,上寨村原名邹石礤,有卢、罗两姓村民。卢氏旧属长汀县培田乡辖,1954年冬划入连城县。

193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以重兵向闽赣苏区腹地进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赣、浙、皖边出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以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为了调动、牵制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7月7日,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众由瑞金出发,途经福建长汀,参谋长粟裕带领部队来到培田乡上寨村与连城县城西部一带的村寨,拟从闽西直逼福州近郊。宣传抗日主张,扩大共产党和红军抗日主张影响。

当年,上寨村有位名叫卢寺可(参加红军后改名卢干成)的青年读过几年书,1930年上寨村成立苏维埃政府时,卢寺可担任文书,1932年秋调林坊区苏维埃政府任文书。不久,在扩红运动中,卢富孜(卢新标)、卢运到、卢寺可等优秀青年参加红十九军(后改称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卢寺可参加红军后,因字写得好,被调到铁坚为队长的宣传队任宣传员,负责刷写红军标语。每到一地,卢寺可就是往醒目的墙头上写大幅标语。向劳苦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抗日主张,动员穷人参加革命。卢寺可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宣传队长,并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卢寺可牺牲,1963年,被连城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