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县域样板
□ 罗海铃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重要指示批示10周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长汀县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底的10.26%下降到了2020年底的6.7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80.31%,成为福建全省唯一同时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域。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并推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长汀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全县的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和基础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若干保障机制的意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群众积极承包治理,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人翁和主力军。创新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行生态村林木蓄积量增长奖励办法,将林农的补偿费直接用“一卡通”补偿到户。“反弹琵琶”,不断探索水土流失治理科学规律。根据植被的逆向演替规律,推行“大封禁”“小治理”。实行封山禁柴禁伐,封育保护治理,在重点治理中推广抚育施肥,严重区域种植草灌乔植物,并采取果园覆盖、秋大豆春种等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进一步提升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
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加快推进汀江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重,进一步完善《长汀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2013~2025年)和《汀江生态经济走廊总体规划》,沿汀江自上而下打造自然保护与生态休闲观光区、生态宜居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稀土工业与工贸发展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生态保护、生态种植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六大功能板块。
推进系统治理,牢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按照绿色为基、“山头”先行的思路,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通过精准化治理,有效消灭现存的流失斑块,加快第二、三重山和偏远分散等水土流失地的植被恢复,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坚持绿色发展,再造金山银山。着重抓好坡地经济、崩岗经济、休闲观光和生态扶贫四个经济增收点,引导水土流失区群众发展采摘农业、林下经济、花卉经济等生态产业,做好“生态+”的文章,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达到生态、经济双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长汀县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