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培训学员低龄化 泳池安全需重视
□记者 傅晓君
盛夏时节,各类暑期培训班中,游泳成了多数家庭给孩子们选择的消暑健身方式。与此同时,随着“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不断深入,早些让孩子学会游泳,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
游泳馆人气火爆
7月12日下午3点,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体育公园、体育中心及几个室内外游泳馆看到,馆内馆外热闹非凡,人气火爆。游泳馆内,孩子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游泳。接送孩子的家长,有的等候在游泳馆外的公共区域,有的就在游泳池边观摩等待。
“暑假2个月每15天一个培训周期开展游泳培训,每天7个时间段,1个小时为1个班次的培训时间,一对二至六人的形式开展自由泳或蛙泳的培训。目前,7月下旬18点后时间满员,其他还有少量余位,三、四期也陆续在报名登记。”位于龙岩大道边的一家游泳培训机构的教练介绍。
林女士的儿子还不到六周岁,她在体育公园一家游泳培训机构选择了“一对六”的私教进行培训,“选择这家机构也是朋友推荐的,于是我就邀约四五个朋友给孩子组了个队,刚开始来,孩子小,会哭闹,生怕孩子依赖家长延长哭闹时间,教练不让家长进泳池陪伴孩子,我感到很不安,既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能在外面干等,直到看到孩子安全出来才安心,到学了四五次后看孩子的状态不错,才彻底放心。”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现在游泳培训机构招收的学员日趋低龄化,小至5周岁的儿童也参加到游泳的技能培训中,但游泳过程中暗藏着的许多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选择管理规范的游泳场馆
家住体育中心附近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带女儿来学游泳的。“选择体育中心的这家游泳馆一是熟人推荐,二是孩子妈妈有实地考察过,这里水干净有保障,教练也比较相对专业,让人很放心。”
走进多家游泳馆,记者看到其办公区域的墙上都张贴有水质检测报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福建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及由中国救生协会颁发的救生员证若干。游泳馆内,泳池边有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器材,救生员有的在泳池周边巡视,有的在办公区域休息。游泳池深、浅水区有明显的警示标识或者隔离带。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游泳馆的安全措施都还不错,但并非绝对安全,家长在选择游泳馆时应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帮助孩子选择游泳班时,一定要实地考察机构的泳池卫生状况、基础设施等,确保孩子在卫生、健康的环境下学习游泳。
游泳前后安全问题需重视
除了教练在传授游泳动作和技巧时,培训学员应注意安全外,下水前的热身运动和游泳后的拉伸运动、保暖等安全问题,也应引起家长和培训学员的重视。
下水前要充分进行肌肉拉伸,防止下水运动中抽筋。一次下水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45到50分钟。游泳后也要进行拉伸,使身体更好地放松和恢复;另一方面,卫生情况也非常重要,要及时对全身的皮肤进行清洗,耳道、眼睛、鼻腔等部位尤其要注意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