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取巧式的创新不可取


□ 张淑蓉

最近发现婆婆煮菜时放的酱油特别多,我提醒了她好几次,依旧如此。她说每次一倒,就会失手倒太多。我很纳闷,就去找原因,才发现这次买的酱油和之前不一样,开口特别大,相当于原先的两倍,所以每次一倒就倒出太多。看来商家设计不合理,通过加大开口来增加使用量,想最终增加销量。说实话,下次肯定不买这种酱油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美国一家牙膏公司,生产一种泡沫十分丰富的牙膏,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可是几年后,其销售业绩却停滞下来,董事会感到不满,在年末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商讨对策。会议最后决定:有偿征集建议,谁的建议能让销售额翻一番,就奖励谁10万美元。第二天,有名年轻人将建议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了总裁,总裁一看拍案叫好,当即奖励年轻人10万美元,并拍板第二年按年轻人的建议去实施,更换新包装,牙膏的销售额果然翻了一番。其实,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挤牙膏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挤出与牙刷前端的刷毛相同的长度,口径粗1毫米,每天牙膏的用量自然会多出不少。后来,这则故事被当作经典成功案例被人引用,引用者挖掘出这则故事的启示:在试图增加产品销量的时候,如果转换一下脑筋,增加老顾客的消耗量,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后半部分。

《纽约时报》对这家牙膏公司的发展做了后续报道。不到一年,此公司的牙膏渐渐地销售不动了。原来,很多家庭主妇发现,家里的牙膏用得很快,她们一查原因,“罪魁祸首”竟是牙膏口径太大,挤出太多,太浪费。而牙膏这类日用品大多都是家庭主妇负责采买。于是,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妇不再购买此公司的产品。反观此时很多竞争对手,并没有像这家公司这样“投机取巧”,而是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产品上,生产出一系列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药物牙膏、健齿牙膏、洁齿牙膏、美白牙膏、降压牙膏……家庭主妇们当然愿意“喜新厌旧”地去尝试新的品种。于是,这家牙膏公司的生意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停止生产。

可悲的是,如今有很多厂家仍旧沿用增加顾客消耗量的方法来增加销量,这种投机取巧式的创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正如人们每日刷牙,用多少牙膏,是有基本标准的,多大量可以起到作用就用多大的量,用多了岂不是一种浪费?正如煮菜所需的酱油,也是有标准的,用多了就太咸了,并非多多益善。要想真正赢得市场,吸引消费者,还得靠产品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