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炉:因“绿”而变,向“绿”而兴

古炉村葡萄产业园基地。 通讯员 林斯乾 摄
□ 记者 曾燕福 张梓睿 通讯员 林斯乾
这里,地处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这里,是国家级“生态村”,风光旖旎,物华天宝,被誉为“客家的香格里拉”。这就是上杭县步云乡古炉村。7月9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
古炉村群山环绕、树木葱茏、芳草茵茵,下辖4个自然村78户人家,各自然村房屋均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半山坡上,独具特点。走进村口,但见一片柳杉群,其中有一棵树龄近2000年的红豆杉王,胸围6米多,需4名成年人方可环抱。
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古炉村近年来生态旅游、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我们有百亩花卉、千亩反季节蔬菜、万亩原始森林。”该村村支书罗康寿告诉记者,古炉村通过挖掘开发以红豆杉群、梯田风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景点,引导村民种植辣椒、大白菜、菜花、花生等绿色蔬菜,引进葡萄产业项目,积极打造高山生态农业示范长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村民们种植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年亩产纯收益可达5000元;新建的设施大棚40余亩,用于蝴蝶兰催花,年亩产纯收益也有5000元。近年来,得益于绿色蔬菜种植以及产业扶贫,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该村支委罗泽锋介绍,通过县里的招商引资,2018年该村从香港引进了一个葡萄产业项目,并打造成为重点项目,项目集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为一体,规划占地面积约2500亩。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吸收村里剩余劳动力等为农户带来收益,同时项目还设有文旅体验区、休闲度假区,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
罗大叔便是该村发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受益者之一。“三年前,我还是贫困户,夫妻俩到村里的葡萄产业园打工,年收入有三四万元,种菜每年收入三四万元,儿子在外务工也有收入,现在全家脱了贫、盖起了新房,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罗康寿告诉记者,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和推进,村里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村村通”道路建设、国家电网改造等民生工程,并建起了农村老人幸福院,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部分村民用不上自来水、村道坑坑洼洼、每逢刮风下雨就停电的日子结束了,下一步,村里将发挥优势,在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上继续发力,让美丽古炉更美,让村民更富!”
“又到十五唱山歌,膝头伸出畀妹坐。山歌越唱情越好,山歌牵线讨老婆……”一曲曲嘹亮的客家山歌在古炉村柳杉树下传唱,在山歌的熏陶下,青山更绿,村民们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将在这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