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千七百米高原撑起生命“守护伞”


□ 记者 王尚华

一步一个脚印,向藏族同胞传送跨越千山万水的温暖;一砖一瓦,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堆砌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7月9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边坝工作组组长、我市援藏干部陈良斌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今年,我们龙岩的医生又帮助边坝县人民医院成立了口腔科,以及完成骨科首例下胫骨手术。能够和边坝群众一起实现一个又一个期盼,我们感到非常开心、非常自豪。”

真心帮扶,就是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于实处办实事,以实事见实效。据了解,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边坝工作组是由龙岩、漳州两市选拔相关部门骨干组建而成。他们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边坝,是西藏昌都市最偏远的一个县,平均海拔3700米,距离市区400多公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病人难出、医生难进”。此前,边坝县人民医院仅有30余名医务人员和60张病床,医疗科室仅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看病治病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于是,激情在雪域高原燃烧。自2016年对口支援边坝以来,边坝援藏工作组一直将医疗卫生作为援助重点。他们多方走访调研,与有关方面积极沟通,帮助边坝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于2017年列入“十三五”援藏项目规划并于当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3520.23万元。其中,由龙岩、漳州两地提供援藏资金7400万元。2020年7月新院区建成投用,在就医环境、学科建设、诊疗设备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提升,成为集救治、医疗、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医院,基本满足了自治区提出的“大病不出市、中病不出县”的目标,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扩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龙岩、漳州两地先后选派了9名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援藏医生到边坝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今年4月,为了彻底解决边坝县人民医院没有口腔科导致当地群众治疗口腔疾病不便的问题,工作组与龙岩市有关方面积极沟通,在原有援藏医疗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柔性”派遣的方式,委派2名龙岩医生进藏工作。其中,口腔科专家林祝炜医生入藏后,一方面组织采购必需的医疗器械,一方面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逐步培养起了一批西藏本地的口腔科医生,在边坝县人民医院成功竖起了口腔科的品牌,初步缓解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治病需求。

陈良斌告诉记者,五年来,福建援藏医生发挥专业特长,累计接诊病人5000多人次,参与大小抢救及手术300余次,特别是组建“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小组团”,实现患儿救治从产科到儿科的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重点科室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此外,援藏医生采取“师带徒”方式,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开展上百场理论授课,参加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目前,已帮助当地培养年轻内科医生5名、外科医生3名、儿科医生3名,为边坝县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输送先进的人才、理念、技术,建设一批学科,培育一批医生,带起一家医院,造福一方百姓……如今,在援受双方共同努力下,边坝县人民医院拥有医务人员91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0人,拥有初级以上职称的65人;新增了急诊科、口腔科等医疗科室,设立临时血站等专业部门,使医疗及辅助科室数量达到了27个,拥有病床200张,为“民生边坝”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地藏族同胞称赞道:“在3700米高原撑起了一把生命的‘守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