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样关心群众生活


毛泽东每天早晨或傍晚会到郊区与农民谈心拉家常,和农民一起劳动,车水浇田,了解粮食的生产和收成情况,询问农民对当地苏维埃政府的意见和要求。由于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因此通过深入调查,收集到了大量有关群众生活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的情况。

在汀州期间,毛泽东不仅在福音医院休养所召开多次调查会、座谈会、积极分子活动会,详细了解汀州的经济建设情况和问题,而且还深入到基层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机关等处调查研究。毛泽东关心红军的后勤供应问题,到张家祠红军斗笠厂召开座谈会、调查工人的生产情况。他还到省苏维埃政府,不但向一般干部询问情况,而且也向厨房工人了解干部的生活情况。同时请省政府、省军区召回前方的一些红军战士开座谈会,了解部队的情况和对地方政权有什么意见要求。


=== 链接 ===

安排群众生活“331”要求

毛泽东非常关心汀州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他对中共长汀县委书记李坚真说:“群众粮食不够吃怎么办?缺布、缺油、缺盐怎么办?要动员群众多种杂粮、多种苎麻、试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熬制硝盐,同时多种油菜,来解决穿衣、吃粮、吃盐、吃油的问题。”

特别是关于安排群众生活方面,他要求逐步做到:大菜小菜,每家3袋(指芥菜、萝ト、豆角、芋梗等菜干,每家每年要储存三袋,每袋几十斤到100斤);大口小口,每家3斗(指稻谷,不分老少,每人每月要有3斗);大缸小缸,每家一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