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

——上杭县白砂镇老苏区干部李伍高父子的红色故事


图为李伍高故居今景。

□ 王坚 文/图

上杭县白砂镇,群山环抱,溪流纵横,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间,耸立着座座崭新的乡村别墅。白砂是1929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全歼敌钟铭清团,继而召开“早康会议”的苏区红色重镇。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无数白砂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出生入死,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红色传奇。苏区时期,原塘丰乡苏维埃政府贫农团主席李伍高积极动员长子李熙华、次子李熙汀参加红军,投身革命,留下了一段动人的红色佳话。

父亲李伍高:白砂暴动打前阵

塘丰村中一座普通的民房内,83岁的退休教师李应业拿出一沓发黄的回忆资料,祖辈、父辈口耳相传的红色往事历历在目:“我的祖父李伍高1889年出生,小时候读过私塾。因为家庭贫困,饱受欺凌,他起早贪黑下地种田、做豆腐,勉强维系家庭生计。他性格开朗,热情助人,又有看风水、行地理的手艺,便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1928年前后,祖父成为上杭地下党组织秘密农会骨干,利用走村串户行地理的时机,发动贫苦工农喝血酒结拜兄弟,成立党的外围组织‘铁血团’。1929年6月,朱毛红军在白砂打了大胜仗,帮助白砂组织农民暴动,成立红色政权。祖父被任命为塘丰乡贫农团主任,积极组织分田分地、扩大红军、拥军支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祖父以身作则,在扩红运动中,把成年的长子李熙华、次子李熙汀同时送去当红军。”

“1934年底,国民党大部队进占闽西根据地,各级红色政权工作人员转入游击战争。祖父被反动势力视作‘红头子’重点追捕,被迫在深山老林里隐藏了半年多。1935年春,祖父下山回家取粮时,不慎走漏消息,被反动民团抓到中洋村关押,严刑拷打,宁死不低头。后来,家里拜托李氏宗族长老出面,卖田卖粮凑钱把祖父保释出狱。因为身体受到摧残,祖父一直在家休养。1961年粮食困难时,72岁的祖父病饿离世。”

长子李熙华:《红色中华》留姓名

李应业领我们来到坍塌废弃的祖屋。屋内四壁全无,蒿草丛生,倍感荒凉。李应业是李伍高长子李熙华的儿子。1982年9月,李熙华去世3年后,李应业根据父亲保存的资料,撰写了为父亲落实政策的申请报告。报告中记载,李熙华1914年出生,字绍卿。1930年初,当地苏维埃政府推荐李熙华到长汀列宁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先后在官地、松柏连、花园村任平民学校和列宁小学指导员,历时两年半。

1933年5月扩红运动中,李伍高动员两个儿子一起参加红军。李熙华参军后改名“李绍卿”,在福建军区后方政治部任干事。1934年底,福建军区党政军机关和部队留守长汀四都山区,按照中央指示迟滞进占闽西苏区的国民党大部队,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李绍卿以军区政治部特派员身份,到武平北部山区的红十团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组建反帝大同盟等党政机构。任务完成后,又奉命到永定坎市一带的岩永杭游击队执行任务。途中,因长期恶劣的战争环境,腿部生疮化脓,无法行走。经领导同意后,取道白砂秘密回家医治,不幸被国民党第83师搜捕俘获,押送到上杭旧县关押。后家人通过敌钟绍奎部参谋长李玉的宗亲关系,四处借债花钱才被保释出狱。无奈之下,报考上杭国民师范学校,就读三年后,在白砂各村的小学以教书为生。其间,受中共地下游击队长李学山(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杭县副县长)指派,利用李玉的关系,担任“白皮红心”的塘丰乡保长,暗中继续为革命工作。有一次,李绍卿得知反动民团要“围剿”游击队,连夜从白砂步行8里路到溪口,通知李学山安全转移。伪区公所召集各乡保长开会准备抓壮丁,李绍卿暗地通知邻居李熙如马上“出门打工”躲兵灾。新中国成立后,李绍卿以教书为业,耕耘在乡村教育讲台,1979年去世。

笔者在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时,发现1933年5月11日《红色中华》报第三版,刊登了由李绍卿署名撰写的关于福建军区后方医院第一分院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热烈响应党中央号召,自动退还国家公债支持革命的事迹报道。该报第102期第二版还连续刊登了李绍卿署名的《欢送白军士兵回白区》《傅柏翠钟绍奎匪部在白砂一带压迫群众的情形》两篇报道。父亲的姓名清清楚楚地印在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上,作为儿子的李应业却至今茫然不知。

次子李熙汀:紧跟毛泽覃打游击

白砂镇大科村,51岁的傅庆洪珍藏着祖父李熙汀生前手写的“交代书”和收藏的几份辽沈战役军用地图。父亲李韬业因为家庭的种种变故,从小无依无靠,成年后投靠大科村傅家上门为婿(傅氏族谱名为傅永业),傅庆洪也因此随姓傅。李熙汀的材料文言文、白话并用(为方便阅读译成下文):

李熙汀1916年出生,字耀昌。1929年,13岁的李熙汀加入塘丰乡儿童团,曾担任过乡儿童团、区儿童局负责人,15岁时担任区赤卫队通信员。1933年,他和哥哥李熙华一起参加红军,改名李毅平,分配在长汀南阳(今属上杭县)茶树下村的福建军区后方留守处,时任留守处主任是南阳人罗化成。罗化成任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院长后,李毅平随调到长汀濯田水头村的第一分院工作。在部队学会了写信、读报,不久,选调到福建军区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在军区武装动员部担任扩红突击队员。1934年底主力红军长征后,李毅平随福建军区红军在长汀四都山区打游击。因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军区机关实行精简。李毅平奉命到红九团政治处担任宣传队长兼俱乐部主任,跟随部队在汀南、杭西、武平、会昌等地山区开展游击战,曾经与国民党正规军和武平钟绍奎反动保安团交战十余次。因弹药物资供应断绝,李毅平所在的游击队300余人,最后只剩下30余人。

1935年春,天雨连绵,山头雾罩,寒风凛冽。红军游击队秘密进入武平北部山区的猪嫲岽,遭到敌钟绍奎部的便衣队袭击,部队成功突围到伯公岭大山中。连续作战饥寒交迫,极度困乏而追兵又近。纵队司令毛泽覃召集开会,决定布好埋伏圈,和敌人拼死一搏,夺取敌人的枪弹和粮食。第二天清晨,敌钟绍奎部驳壳枪连进入伏击地,被我游击队毙伤十余人。附近的敌人随后增援,前后夹击。游击队伤亡过重,弹尽无援。毛泽覃和军需官藏入冰冷的水渠,万幸脱身(后毛泽覃在江西瑞金境内牺牲)。李毅平等9名指战员不幸被俘,被强逼充任匪部兵员,驻扎武平县城刘家祠。在此期间,李毅平多次想逃离匪窝,但因看守严密无法实现。后来,通过李玉的关系“请假”回家,“插班”在白砂国小读书。三个月后,因为有当红军的经历,被反动区公所抓壮丁,编入国民党新编20师。1941年,新编20师在江西德安兵败,李毅平乘机逃回家乡,报考上杭县土地编查队,从事土地编查工作。1948年投入李玉任团长的上杭县保安团,1949年随李玉参加闽西起义,重新投入人民怀抱。据上杭县档案馆藏《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起义人员证明册》记载,李毅平曾任义勇军行动委员会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解放长汀、闽西剿匪等战斗。1967年11月,不幸在“文革”动乱中死于非命。1985年底福州军区向其家属颁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

在红色浪潮中热情追随共产党和红军的李家父子,曾经在苏区建设的广阔舞台效命驱驰,展现自我。尽管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他们的人生命运各有遗憾,但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永远值得今天的人们追思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