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万安
“四点半课堂”,做留守儿童的周末“监护人”
□ 记者 罗焕辉 王尚华 梁熙
“老师,这道题我不会。”
“老师,我做好了。”
......
3月29日,在武平县万安镇的“四点半课堂”上,学生们在社工的辅导下,正认真有序地做着作业。
据介绍,万安镇“四点半课堂”由武平团县委下属的武平县大爱社工服务中心运营,主要内容是在周末为万安镇上镇村和五里村的留守(困境)儿童等,免费提供学习辅导、娱乐和兴趣培养等关爱服务活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自去年9月开始运营,现在有28名留守儿童参加,在社工的辅导下做作业、看书、绘画等。”大爱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刘雄飞告诉记者,有别于城市的课后辅导班,如学生放学后参加“四点半课堂”的话,可能会赶不上回家的末班公交车,所以课堂把时间安排在周末,留守(困境)儿童和一些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就像是坐落在学生家门口的“小区书房”。
现在每到周末,参加“四点半课堂”的孩子们在社工的带领下或认真学习,或开心玩耍。老鹰捉小鸡、123木头人、瞎子摸象等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阵阵笑声不时回荡在教室里。“课堂办得真好!孩子们开心,我们更放心!”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四点半课堂”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切实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课堂得到大家的认可,我很欣慰,但深知还要继续努力。”刘雄飞说,“四点半课堂”上一名叫刘小宝(化名)的智力残疾留守儿童让他印象深刻。
刘小宝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碍于面子一开始不愿承认孙子智力上有缺陷,但在社工的耐心讲解下,才愿意把他从普通学校转学到特殊学校,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后面社工还帮刘小宝办理了残疾人证,让他享受更多的政策照顾。”刘雄飞说,在“四点半课堂”上,社工发现刘小宝写字的笔锋、结构都还不错,因此有意培养他的书法兴趣,争取让他有一技之长,在将来的社会上立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随着“四点半课堂”的持续开展,社工和孩子们的感情也在渐渐增长,“有时候去学生家里时他们都会非常热心的留我们吃饭,或某位社工没来上课,学生也都会惦记。”和孩子们相处的这些点点滴滴都让刘雄飞觉得自己的工作既有意义,也收获满满。
但刘雄飞也表示,作为一名社工,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对爱的渴望是无限的,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个人、社会力量能参与到类似“四点半课堂”这样的活动中来,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更多社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