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政协委员关注我市红色文化建设,呼吁——
保护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 记者 刘菲菲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龙岩是革命的热土,红色资源、红色故事、红色记忆不胜枚举。这里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是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召开地,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红土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进行过大量的伟大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革命足迹和红色文化资源。
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们围绕我市红色遗址保护、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建议、献良策,本报将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保护红色遗址 传播红色文化
红色遗址是留存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多数革命旧址点多面广分散,还未得到有效开发,部分县级及以下革命旧址存在“远、旧、小”的问题,保护压力大。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出台了相关保护条例,并逐年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但目前我市红色文化遗址仍存在开发利用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市政协委员王永昌撰写了《关于加大我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加强全域科学谋划,用活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难题。
在提案《关于支持中央红军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驻地旧址群保护利用的》建议中,市政协委员李志荣提出,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红十二军三十六师、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先后驻防在武平县帽村村。1934年春,中国工农红军作战局局长许卓将军率中央军委检查团到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一线检查防御工事返回三分区驻地帽村时,因遭国民党便衣队伏击而壮烈牺牲,经请示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刘伯承总参谋长,许卓遗体就地厚葬,并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了千余军民参加的许卓烈士追悼会。在帽村保卫战(突围)中,100多名红军将士长眠在这里。1992年9月17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复,在帽村保卫战旧址上兴建了许卓烈士纪念碑。永平镇留下了许多红色旧址群和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这是闽西革命斗争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亟待研究发掘和保护传承。
在《关于加强对闽西人民公安历史遗址保护》中,市政协委员黄新远表示,在闽西大地上,曾经留下不少公安先辈们奋斗的足迹,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建议对闽西人民公安红色旧址、文物等进行全面摸排、整理,制定保护方案。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劳动者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市政协委员董朝晖以长汀如何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为例,建议进一步盘活以长汀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红色旅游资源,全面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充分挖掘补充长汀的红色历史,发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尽快梳理出各村、各乡镇的革命斗争史。尤其要重视红色旧址的解说词撰写,让解说词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教育载体 激活红色记忆
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承载着深刻的红色记忆,镌刻着坚定的红色基因,跳动着不变的红色初心。市政协委员们表示,龙岩的红色文化拥有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鲜活的历史素材,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议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研学旅行计划,探索中小学生参与广、品质高、形式活的研学旅行模式,把我市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带进青少年的文化认知,增进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主观情感。
“紧扣红色主题,针对高校、中学、小学学生推出一系列主题化、兴趣化、特色化的教育培训线路。”市政协委员王小庆在提案《关于加快我市中央红色交通线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中表示,创新红色教育载体,走入校园,开发教育培训,举办“红色交通线进校园”等主题活动,面向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省内大中专院校宣传中央红色交通线旅游资源,吸引市内外高中等院校学生走进中央红色交通线旅游景区,接受红色教育和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