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经济”催热线上二手交易


闲置物品扔了可惜,“贱卖处理”给收废品的又难免心疼。把自己用不着的一些物品,挂到网上二手市场,低价卖出或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种新的消费形式正受到市民的青睐,“闲置经济”逐步繁荣起来。

“最近家里装修,原来的沙发不打算要了,但是它还很新,直接丢掉太可惜了。”我市市民方女士称,“后来我拍了照片,把沙发挂上二手平台,很快便卖了出去。”方女士表示,自己已经在二手平台上卖过衣服、化妆品、各式包、鞋子……除了卖,她还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东西,“全新的收纳箱、八成新的相机、台灯,这些都是我在平台上买来的。”在方女士看来,二手闲置物品的交易是一种双赢,对于买家来说,物品虽说是二手的,但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对于卖家来说,既能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又能不断尝试新物品。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网络购物的便利,让许多人不用出家门,就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然而这样的方式也让许多人感叹家中闲置物品越来越多,而近几年,利用网络平台将闲置的物品转卖变现,也成了许多人处理二手物品的方式。“像一些孩子的东西,买的时候挺贵的,用的时间不长,扔了又很可惜,还不如直接低价卖出去,让给有需要的人。”市民刘女士表示,早期听到二手物品很多人会排斥,甚至觉得购买二手物品很丢脸,但是现在,大家对于二手物品的接受度与需求越来越高,“我还加入了龙岩当地的几个母婴用品二手微信群,都是妈妈们在群里置换或者出售二手的母婴用品。我已经在那里买过好几次东西,省了不少钱。”

笔者查询发现,手机应用商城显示较为火爆的二手物品交易APP多达十余个。但网上二手交易平台鱼龙混杂,存在风险。“去年,我就被骗了500多元。”经常在网上进行二手物品交易的市民李先生说,当时他在网上看到一张演唱会门票,对方要求加微信交易。可他支付完费用后,竟被对方拉黑了。

对此,消协相关工作人员提醒,网上交易时,市民一定要认准有资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买家切勿通过微信、支付宝私下转账。交易时,市民要注意保留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和付款凭证等。二手交易的商品同样受价格规律的影响,如与实体店、官方价格相差过大,需擦亮眼睛。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处理,或者向经营者所在地的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