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军桥一夫当关 今日新大桥畅通无阻

永平桥依然矗立见证历史。
□ 傅长盛 文/图
日前,记者在永定区虎岗镇与高陂镇交界的古廊桥永平桥旁看到,一条二级公路桥已经竣工,替代了多年窄小的老石桥。从空中鸟瞰,永平桥、老石桥、新大桥默默矗立,留着不同时代的交通印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永平桥位于虎岗镇虎东村木坑入口处,是一座石拱廊桥。石拱桥长40米,宽4.5米,高15米,桥拱半月形,全用硬石砌成。该桥建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 , 由虎岗林姓仁山公等人牵头建造。1929年6月,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第一纵队从高陂进军虎岗,从此桥经过。1930年12月15日, 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迁驻虎岗时再次从此桥经过,虎岗成为闽西苏区首府。为保卫闽西苏区,该桥设立哨所,由时任红军连长的张爱萍部镇守。当地老百姓又将此桥称之为“红军桥”。1931年6月开始,对虎岗的进攻敌49师首先进攻高陂上洋“遗经楼”红军驻地。该楼因高大坚固,敌人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遗经楼”与“永平桥”哨所相距只有4公里,该哨所两端悬崖峭壁,桥下峡谷,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加上红军守备森严,固若金汤。敌人攻不下“遗经楼”,加上“红军桥”哨所的天险,因此,敌人不敢再向虎岗冒进,而折返龙岩,保卫了闽西苏区的安全。因此,时任闽赣军区司令员的萧劲光称之为“铜虎岗,铁虎岗,千军万马也难上”。
为打造龙岩生态后花园、开发虎岗当年闽西“小井冈”“闽西临时首府”的红色文化,近年来,永定区规划施工高陂至虎岗公路二期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是省级“镇镇有干线”规划项目,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将大大缩短龙岩中心城区至虎岗的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