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村 立足三尺讲台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陈伟光


“作为一名普通小学老师,能被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让我备受鼓舞,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价值感和崇高使命!今后一定要在自己岗位上,更加用心地工作,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受奖归来,全国先进工作者、武平城厢中心学校科学老师陈伟光对记者说。

陈伟光二十六年如一日扎根山区,坚守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毅然从“主科”语文科转向“偏科”科学科的启蒙教育。2005年,陈伟光开始专职科学科的教学工作,没有科学科教育的环境,他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教学条件,仅用两个晚上就筹建了科学教室。他自费建设“小爱迪生图书角”,为各班订阅《动手做报》,还特别重视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

2009年6月,武平象洞发现红火蚁,群众和学生对红火蚁了解很少,大家都感到害怕。陈伟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要进行一场科普行动。为了更好讲解红火蚁的特征,他一边查阅资料自我研习,甚至主动让红火蚁咬,尝试不同处理方法,然后带到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他同时组织小手拉大手,开展“关注入侵生物,保护生态环境”活动,走村入户发放资料、放映防治影片,让当地群众尽快地掌握了防控常识。当年暑期,陈老师又带领学生走田间,扒草丛撒药饵,及时有效地配合了剿灭红火蚁的工作。

为激发学生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他别出心裁,引导学生用身边常见的道具开展科学味十足的活动,如:筷子提米,会跳舞的乒乓球,鸡蛋撞地球,垃圾小银行,纸飞机游世界,管住嘴巴送白鹇鸟回家……多年来,跟着陈老师搞科学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喜欢动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人提醒陈老师说:你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这样会影响你的前途……然而,陈伟光却坦然笑说:“我的未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山里的孩子也有实践科学的机会!”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陈老师以工作室网络平台为依托,向全国中小学生推出通俗易懂的在线微课与防控知识,推出“在家学科学”课程,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习防疫知识、居家实验、有滋有味玩科学、停课不停学。他参阅大量文献,创设防疫课程,编写科学抗疫三字经,科学洗手歌,科学饮食三字经。目前已推出60余节次,点击量已超三万次,被推广到省内外,受到广泛好评。

近几年来,陈伟光组织课外科学实践活动400多场次。他带领学生走向乡村,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如:考察家乡大树、调查象洞鸡品种来源、探究入侵生物红火蚁、调查生猪养殖,他带孩子们种桑养蚕,带孩子到户外仰望天空,将学生成长大课落于细处……他用“我们爱科学”QQ日志记录学生活动达350多场次,获全国展示推广10余场次。其中,“管住嘴巴,送白鹇回家”活动,受到中国日报等知名媒体关注。

近年来,陈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他教的孩子9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打破龙岩市一等奖零纪录,学生在全国各类赛事上获奖40余人次。他的教学成果获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是我省该领域取得的最好成绩。2019年11月,教育部领导为他领衔的龙岩市首个教育部名师工作室授牌时,感叹地说:“真没想到,一个山区小学的科学教育,可以搞得这么有声有色!”

近年来,陈老师受邀在省内外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师范院校学生培养中开设讲座、示范课近100场次,在全国特级教师论坛、闽台论坛作主题报告。他任教的学校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科学调查活动优秀示范学校。2018年5月,省教育厅授牌省小学科学陈伟光名师工作室,同时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领航名师培养工程。2019年10月,陈伟光被授牌成立省劳模工作室。

陈伟光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杰出教师,被教育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教学成果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特等奖、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二等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先进工作者、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