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稻杆要教会农民“稻杆再利用”
□ 周继章
临近烟后稻大面积收割,为遏制燃烧稻秆现象,减少大气污染和火源,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举措持续做好禁燃稻秆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力促群众自觉遵守禁燃规定;二是加强巡查力度,在全乡实行网格化责任管理;三是加强督导检查,严格问责处置。(《闽西日报》11月2日报道)
大面积稻秆燃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极易引发山林火灾,所以不少地方政府对稻秆焚烧作为环保整治和冬季森林防火的工作重点,庐丰畲族乡把工作做在前,防患于未然值得点赞。
当前,秋季水稻收割已全面完成,机收后稻秆已散落良田中,经过几天的太阳暴晒,稻秆已干枯,所以许多农民想到稻灰能肥田,加上农村劳动力外出、无人清运,尽管政府有宣传禁燃,但一些农民还是“玩躲猫猫”“一烧了之”。
禁燃稻秆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首先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宣传车、宣传员、标语牌、村广播的作用,广泛开展禁烧宣传工作,发动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禁燃稻秆需要有网格化责任管理,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做到严格问责处置,需要多管齐下的有效机制,才比较能够起到禁燃作用;第三禁燃稻秆要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加快稻秆的综合利用转化,让农民看到“稻秆再利用”的有效方法和价值,帮助农民解决稻秆去向,着眼环境保护,兼顾提高收入,才能抓住解决稻秆问题的关键,探索出一条治理稻秆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