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武平县万安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为契机,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上出新招、出实招——
“评理+调解”新模式助推矛盾纠纷化解
□ 记者 林慕琪 王尚华
武平县万安镇是个典型的城郊型乡镇,交通便利,人、财、物流动频繁,全国“林改第一村”捷文村便坐落于此。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镇在维护社会稳定、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契机,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上出新招、出实招,创新开展“评理+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有效维护和保障了村民合法权益,促进了辖区安全和稳定。
来看一个鲜活的案例——
“这条道路是我开基让给你过的,你有没有感恩之心?”“你把路破坏不让我过,不要欺人太甚,大不了法院见!”今年9月,上镇村的钟某和王某吵闹不断,两家之间的道路被一方用铁棍破坏,并设置障碍物,严重阻碍了另一方出行。期间,双发还发生轻微肢体冲突,矛盾有升级恶化之势。万安派出所和上镇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接到报告迅速赶往现场,第一时间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并当场进行了调解工作,但因两家牵扯的误会、矛盾众多,初次调解未果。
10月,王某在12345平台进行投诉,要求尽快解决此事。得知这一情况后,万安镇党委高度重视,要求红土先锋信访评理室联合镇调委会及时介入,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随后,镇评理室立刻组成了以司法所、派出所、村主干、公信力高的村民代表为主的评理员队伍。经多次实地查看,并倾听当事人诉求,评理员一致认为矛盾双方并无深仇大恨,化解双方积压的心结、融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评理成功的主要手段。经过双方同意,万安镇决定通过召开信访评理会的方式化解矛盾。
10月15日,信访评理会如期召开,各评理员在现场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评理说事,并在万安镇司法所内就双方诉求进行现场评理与调解。“评理+调解”过程中,评理员耐心地向双方宣传解释《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告知双方: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经过全体评理员的一致努力,最终双方达成统一意见并签订了协议。
据了解,万安镇于2019年9月设立“红土先锋信访评理室”,同时设立镇“访调对接”工作室,在全镇设有镇级评理室1个,村级调解室6个,扎实开展“评理+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信访评理室以“四融四进”的工作机制为抓手,形成融情、融理、融法、融善,踏进家门、走进现场、请进评理室、评进心里相互配合的工作大格局,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72人次,累计开展信访评理36件,通过评理化解矛盾纠纷36件,评理化解率100%。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了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上访等现象的发生。
创新模式成效初显,为民服务永无止境。13日,镇党委书记王剑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万安镇将持续做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守护绿水青山、守护一方平安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