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千鹭湖


□ 周雪琼

钟灵毓秀,有凤来仪。

伴随着千鹭湖二期项目建设的全面收官,拥有“城市后花园”之称的武平县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即将开放新辟的园区。

以环城南路的大门为起点,一条宽敞的柏油公路直达凹坑村,进入到千鹭湖湿地公园。抬头望去,一大片林壑优美、水草丰茂的天然湿地映入眼帘。青山碧水之间,不时可以看到一只只白鹭翩翩飞舞,从蔚蓝的天空中悠然飘过,留下它们雪白惊艳的倩影。走进千鹭湖的腹地,沿着蜿蜒的木栈道前行,看到水杉、芦竹、乌桕、风箱树等各种植物,或栽植于沙洲,或挺立于草甸,形成幽美的“水上森林”,成为各种飞鸟水禽的“天堂”。或许是受到游客的惊扰,一群水鸟从水面上倏然飞起,停留在不远处的树枝上歇息,好奇地打量着三三两两的游人,好一幅“鸟在水上飞、林在水中生、鱼在水下游、人在画中行”的诗意画卷!

“青山不墨常为画,绿水无声自吟诗”。近年来,武平县政府在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开发湿地旅游业。通过征迁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村民们的倾力支持,使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有效提升了整个景区的建设层次和旅游品位,打造出一片清新秀美的“城市后花园”。

千鹭湖景区的面积从原来的3016亩扩大到4097亩,涉征农户三百多户,其中房屋搬迁15户,大部分属于城厢镇凹坑村范围,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为了支持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建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搬离故土。在当地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悉心安排下,他们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全部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走进他们的新家,看到室内铺着漂亮的地砖,房间摆放着簇新的家具和电器,厨房收拾得干净整洁,窗台上还摆放着几盆盛开的鲜花,呈现一派富足安康的景象。住进新房的村民们欣慰地说:“出门就是公园,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公园建在自家门口,早晨出去转转,呼吸新鲜空气,心情自然变好了。”

随着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大量前来观光的游客,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的门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为家门口新建了公园,在家就能很好地就业,许多村民被安排到公园做花工、保安、保洁等工作,也有村民摆摊开店,兴办“农家乐”,生意做得特别红火。因此,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发展,村子比以前热闹多了。

“自家的田地被征用了,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得每亩600元的租金,现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至少有2000~2500元的稳定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在湿地公园入口处,一位驾驶旅游电瓶车的涉征村民高兴地说。据称,在刚开始启动征迁工作时,他对征地后的生活出路有所顾虑,一时难以摆脱对于土地的依赖。然而,在千鹭湖湿地公园景区建成后,他和不少当地村民一样,在湿地公园安排就业,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使自家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让生活燃起了更多新希望。

“倡和谐以发展,造福祉于万民”,始终是创业者的不变初心和发展理念。武平县充分发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精神,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将沉睡了千百年的沼泽荒地,改变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湿地公园,融观光旅游、生态修复、科普教育为一体,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偕同发展,将“城乡接合部”打造成“城市后花园”,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崛起新路子。“民宿经济”“湿地人家”蓬勃发展,吸纳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展现一幅多彩多姿的绚丽画卷……

夕阳西下,湿地公园沐浴在彩霞的余晖中,晚风徐徐吹拂,送来一阵阵花木的幽香,觅食归来的白鹭舞动着翅膀对空长鸣,似乎在呼唤更多同伴来享受这温馨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