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如何为留守儿童打造健康成长的温情环境?
□通讯员 周继章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子女与其祖辈或者亲属在一起生活。由于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受到了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了学校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师中开展“三帮·牵手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打造了健康成长的温情环境,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途径。
一、爱心帮教“问题生”。留守学生由于他们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在家里的爷爷奶奶在一定的程度上无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难以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造成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产生滑坡现象。盗窃、打架、逃课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帮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与他们交朋友。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应给予及时、准确的批评。当然批评时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揭疮连底起”,那样会适得其反,对他们的要求要掌握好尺度,不能急于求成,一步“改造”好。当然教师一定要真正地爱他们,不能光凭嘴上喊喊“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使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有所认识,有所寄托,有所进步。
二、耐心帮扶学困生。留守学生在学习上由于没有家长的督促和指导,有极大部分造成学习成绩退步,最终成为学习上的学困生,以致他们的自信心受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应该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知识薄弱部分要进行辅导,补缺补漏,以促进其学习成绩上的提高。
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变换角色,让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互帮互学,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个可以亲近、没有架子的朋友,从而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课上课下都营造着一种和谐氛围,使学困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同学对他们的友爱,从而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与愿望。
三、诚心帮助贫困生。时下,留守学生中有不乏为贫困生,这些贫困生经常陷入一种经济上窘迫的境地,因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作为教育者不但要从经济上关怀他们,资助困难生,赠送学习用品等,而且更需要考虑为贫困生心理解决问题,要善于和贫困生沟通思想,摸清他们因受贫困影响而衍生出来的种种不健康的、不正常的情绪和心理疙瘩,因事而异,有的放矢地做好疏导和消融工作,以清扫掉他们心理上存在的种种障碍,使他们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在心理上自强、自立、自尊、自重起来。同时,要引导班级的学生,正确对待贫困生,对他们要团结友善、真诚相待、和谐相处,更要互相帮助,使班级也成为贫困生温馨的家园,让贫困生在师生们营造的健康舒心的环境中受到鼓舞和激励。只有这样,贫困生才会走出阴影,轻装上阵,才会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在精神上得到充实、提高,才真正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