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好疫情防控期安置帮教工作——

让刑满释放人员感受龙岩温度


□ 记者 池银花 通讯员 吴旭红

“感谢大家协调解决了我的安置问题。”我市刑满释放人员钱某23日回忆起他的就业过程,仍有些激动。钱某是湖北省咸丰县人,今年3月刑满释放后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暂时不能返回湖北老家。鉴于钱某想去漳州就业,为此,漳州市、龙岩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进行多次协调下,最终钱某的安置就业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刑满释放人员安置“无缝衔接”,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助推刑满释放人员复工复产,为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有“温度”的幸福龙岩作贡献。

拓宽渠道实现精准帮教

为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我市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责任田(山、林)、自主创业税收减免、就业服务、社会救济等各项安置优惠政策。据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我市1191名农村籍刑满释放人员落实了责任田,34人从事个体经营,同时推荐就业13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2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SYB”创业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其中,新罗区司法局适中司法所联合镇妇联、市龙翔职业学校举办了美容美妆职业鉴定培训,数十名生活困难、无一技之长的女性刑满释放人员参加,经培训考试合格的还获得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举办刑满释放人员专业技能培训45期,716人参加了培训。

为解决刑满释放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我市还大力加强安置就业基地、中途之家建设,各县(市、区)依托企业建立曙光安置就业基地,基地通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刑释人员,并成立帮教小组,教他们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今年上杭县、漳平市新成立了4个曙光安置就业基地,建立“企业+安置帮教人员”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安置渠道。目前,全市已建立38个“曙光安置就业基地”,帮助刑满释放人员提升劳动技能。

靠前服务推动复工复产

为协调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因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我市主动靠前服务,切实做到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帮扶到位。

我市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省际边界刑满释放人员帮教难度大。对此,我市创新建立共管共防机制,打造闽粤赣三省十一县(市、区)的大协作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新模式。疫情防控期间,市司法局对边界地区耕作生活的刑满释放人员,实行委托管理,互通安置帮教对象信息;永定区司法局先后与新罗区、三明市三元区、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等地加强协调,全力助力3名刑满释放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异地就业。

其间,我市还通过线上“云课堂”主力就业,不仅组织技能培训及业务学习,还传达线上招聘会等就业渠道信息。其中,漳平市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漳平小鱼网”等微信公众号了解复工复产企业招聘信息,积极应聘岗位,并通过“中国海峡人才市场龙岩分布”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海峡人才网龙岩频道”网站等网上渠道投递简历,实现当地就业。

此外,我市主动为安置帮教对象协调与企业的招聘工作。新罗区江山镇安置帮教对象范某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其经营的养殖场销量不佳,经济吃紧。为此,新罗区江山司法所一方面充当“心理专家”,另一方面及时向该镇党委、政府反映,协商解决方案。最终,范某到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解了其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