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野外监测硕果累累

百台红外相机监测拍摄到野生动物61种


本报讯(记者 傅长盛)10月10日,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六批次红外相机监测数据从野外采集回收作业全面完成。监测图像资料显示,保护区新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截至目前,梅花山保护区已累计监测拍摄到野生动物61种。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土地总面积22168.5公顷,按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有华南虎、云豹、大灵猫以及南方红豆杉、钟萼木、花榈木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华南虎的故乡”。为了摸清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资源,保护区在全省率先按1公里×1公里网格系统布设了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监测网络。两年来,保护区在核心区和缓冲区按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100台,采集回收监测数据6批次,红外相机独立有效工作日达36238个,拍摄图像87457个,其中有效图像57646个,物种独立图像13179个。共记录了黑熊、苏门羚、藏酋猴、猕猴、毛冠鹿、豹猫、果子狸、黄麂、豪猪等24种野生兽类,以及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白鹇、鹰雕、苍鹰、环颈雉、白眉山鹧鸪等37种鸟类。所有数据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图像数据管理系统。

经调查分析,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苍鹰、鹰雕、豹猫、黑熊、中华鬣羚、藏酋猴、猕猴等8种,列入IUCN 红色名录的濒危、易危或近危的物种有14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黄麂(17.12),其他依次为白鹇(9.17)、野猪(2.71);鸟类中白鹇的网格占有率最高,达到93%,其次为黑领噪鹛(41%);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兽类为黄麂,达到100%,其次为野猪(93%)。

据介绍,野外监测工作将为科学评估分析梅花山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的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活动规律、生活习性等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工作起到示范作用,进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