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
□林能坤
“本强则茂,基壮则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指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把织密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着力提升组织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力用劲、狠抓落实,为打造有温度的幸福武平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筑牢组织根基 建强“桥头堡”
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一是培优建强村级班子。着眼明年村级换届全面推行村主干“一肩挑”,学习借鉴天津等地经验做法,推行村级后备力量“双挂双培”机制,着力培优村级带头人队伍。以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为抓手,通过老带新、优联弱、抓选派、强整顿等措施,提升村级领导班子的领导力、服务力、发展力和内动力。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出台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八条政策措施,从提高林权收益、深化村社共建、村企联姻、跨村联建模式等方面进行突破,“一村一策”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三是建好用活村级阵地。发挥225个村(社区)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活动,将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打造成为“百姓会客厅”“干群连心室”。四是健全落实激励保障,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化村级组织“五项工作”考评,健全村(社区)干部绩效考评和关心关爱机制,探索出台“五险一金”政策措施,激励村(社区)干部担当有为、干事创业。
织密组织网络 打通“断头路”
织密农村基层组织网络就是要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把党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其一在农村,推行“跨村联建”区域化党组织、“村社共建”产业化党组织、“支部升格”功能化党组织等模式,构建组织联建、活动联谊、产业联抓、民生联管的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其二在社区,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邻里党支部+邻里(网格)党小组+邻里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实施“近邻”党建、“党员回家”工程,推行“三五”邻里工作法,形成“组织建在网格、服务落在邻里”的治理格局。其三在“两新”,以“覆盖提升”“堡垒先锋”“基础保障”三大工程为抓手,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以及下派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办法,实现乡镇“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激活组织细胞 澎湃“蓄能机”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要加强农村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整合农村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学校、“红土初心讲堂”、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等资源,开设“田间课堂”,把学习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双带”能力。用好“梁野智慧党建平台”,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对农村无职党员,依托“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深化“定岗定责”管理,促进承诺践诺;对外出流动党员,健全“双向定责、双重管理”机制,利用“党员e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流出地+流入地”双重管理;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党员,村党组织提供送学上门、费用代缴、证件代办、日用品代购等服务。扎实抓好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排查整顿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搭建发挥作用平台。结合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三亮三比三争”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服务队,让党员在建设闽粤赣省际宜居宜业宜旅山水园林城市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共武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