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让孩子多点自主选择


□ 赖春

高考过后,志愿填报就成了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现在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部分或全部代孩子选择高考志愿,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有一些家长会适当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有些家长一言堂,非得孩子填报自己认可的专业,总觉得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每年都有不少父母和孩子因为填志愿这件事而闹得不愉快。

笔者近期与一些家长闲聊得知,家长希望孩子报师范类的、医学系的占了多数,特别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行业遭遇到了寒冬,还有大学生就业愈发困难,教师和医生职业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于家长而言,老师意味着有寒暑假又安稳,医生意味着有技术,等成了专家一辈子不愁,所以希望孩子填这些相关专业。

家长的选择,最主要考量的是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父母的心愿自然是希望孩子一辈子能安安稳稳,最好是在体制内工作,所以那些类似自主创业及一些新型职业在他们眼中都是不入流的。但大概在孩子眼中,喜欢比较重要,不喜欢的再热门也是枉然。父母常对孩子的选择不同意,说这个专业毕业出来难找工作,太冷门了,不能选这个。但即便孩子如家长心愿填了专业,毕业出来家长到时又更希望孩子去考公务员了,福利多、铁饭碗。可是一直被安排的人生,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填志愿这件事,笔者认为家长建议可以,但最好不要强制。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发展自己兴趣特长的愿望。家长喜爱的专业,可以是孩子的选项之一,而非唯一选择。有些孩子就喜欢从事有创新有活力的职业,碰壁之后,也许会继续闯下去,也许回头做出另外的选择,这以后的人生路都得孩子自己去走。

当然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由孩子自己任性填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如何选择更适合孩子兴趣爱好又有前景,大家皆大欢喜的专业。否则就算考上了大学,孩子专业不喜欢,到时也是得不偿失。

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家长的经验也会过时,家长追求的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高考填志愿,让孩子多点自主选择,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自主能力,让孩子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也许生活会更有激情,更加精彩,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