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劳动能终身受益


□ 曾岩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立身之道。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行了,其他都是次要的。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劳动是低贱的事。由此造就一批又一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啃老族”。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劝退了。魏永康读高中和大学本科时,成绩十分优秀,17岁时就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考大学之前,家里任何家务父母都不让他插手。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殊不知,魏永康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就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了,最后被学校退学,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

教会孩子劳动,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哪怕孩子没有考上一所好学校,长大后能自食其力,吃苦耐劳,快乐生活,我想这种孩子的幸福指数肯定也不会低。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劳动呢?笔者认为:

一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很多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一切都为孩子代劳了;认为孩子做事慢,一切都为孩子代劳了;怕孩子吃苦,一切都为孩子代劳了。从小没有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等孩子长大后,他就习惯你帮他代劳,“啃老族”就这样培养出来了。做父母的,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比如:穿鞋子、洗红领巾、洗袜子、整理书包等等,都要让孩子学会。

二是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要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开始要求不能太高,做错了不要责怪孩子,要多表扬,多展示其劳动成果,让孩子感受到劳动光荣、劳动快乐。

三是要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仅靠家务活还不能完全培养孩子劳动能力,要引导、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为他人服务中获取快乐。如带领孩子到敬老院去服务,坚持一年两年,不仅孩子可以获得劳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他敬老爱老精神。

想要孩子孝顺,就让他劳动;想要孩子感恩,就让他劳动;想要让孩子以后不会吃苦,就要让他劳动。在劳动中,孩子们可以感悟生活,感悟生命,感悟自然。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