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三江水 绿意奔涌来

——武平探索实践闽粤赣边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机制


□通讯员 王发祥 谢洪春

武平县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广东平远县、蕉岭县检察机关开展电镀小作坊污染环境案件专项监督,串并分析上下游案件线索,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依法起诉2件2人。据了解,2018年以来,他们共开展此类跨省联合执法活动5次,取缔边界地区非法采沙场1家、搬迁养猪场1家,处理影响水环境问题3例。

这是近年来,武平县探索实践闽粤赣边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机制,着力打造和谐边界、共建绿色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提高跨境河湖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跨区域、跨流域的监督协作,2018年以来,武平县检察院、河长办积极探索,牵头建立闽粤赣边“三省五县”检察机关、河长办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机制,加强汀江梅江赣江上下游、左右岸跨流域、跨省跨部门协作,联手构建了一张互联、互动、互通的生态环境保护网,实现打击与监督、保护与服务的精准化,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提升,呈现清水出省、绿意奔涌的和谐景象。

交流合作,共保边界生态清新

2018年3月,武平县分别与江西寻乌县、会昌县,广东蕉岭县、平远县签订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条“生态共保清新”,明确加强合作交流,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建立统一的决策协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和预警应急机制,共同推进生态持续向好发展,重点要做好边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污染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武平检察院、河长办主动对接江西、广东两省周边四县检察机关和河长办,建立区域性协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相邻地区各自工作优势,形成“1+1大于N”多极效应。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生态公益保护相关数据收集分析、筛查统计,实现案件信息共享、线索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问题,联手推动闽粤赣边生态保护工作。

联防联治,共建高效治水体系

2018年11月,寻乌县检察院发现当地澄江镇村民王某在未办理排污许可证和环评手续的情况下,未批先建,在寻乌、武平两县交界处的山场和田地违法投建养殖场,并向河流非法排放污水。

该养猪场部分猪舍建在武平民主乡岭下村羊子杰小组境内,污水则排往寻乌县吉潭镇籁地村境内。武平检察院联合寻乌检察院共同对王某的非法养殖和排污行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沟通交流案件事实、证据,并协助寻乌县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污染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流域上下游同步综合治理,共建高效治水体系是区域联动治水的关键。各成员单位目标一致、紧密协作,实现了跨界流域水环境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深化督导推动。2018年12月,武平县与广东蕉岭县联合开展两省交界中赤河断面水质提升专项督导,并就双方河流治理措施、力度、成效等方面形成定期联合督导工作机制,有力推动水系一体化治理,构建“上下游一盘棋”的区域联动治水新格局。

深化检察联动。五县检察机关先后就补植复绿基地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进行专题研讨,组织开展检察长巡河、跨区域水污染监督、家畜养殖污染调查等专项行动。

深化河长互动。成员单位县乡两级河长不定期联合开展巡河行动,会商跨界河流水环境整治,同步开展乡镇污水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整治、工业企业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监控、水流域生态修复等。2018年以来,跨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

联合执法,重拳打击污染行为

武平民主乡与广东平远县差干镇交界区域长期存在非法密集养殖牛蛙,排出大量恶臭污水,严重污染水环境,给两省边界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针对两地交界处的生态环境整治难点问题,两地检察机关和河长办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和乡镇制定牛蛙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组织100余人采取联合打击行动,共清除养殖场3亩,填平未养殖的场地4亩。

针对跨省边界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三省五县”检察机关和河长办通过开展跨境流域沿线的相邻区域联合执法,深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形成打击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合力,对跨流域非法采砂、非法养殖、水土流失乃至污染环境犯罪等形成有力震慑,有效解决监管难、取证难、移送难、诉讼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