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式调解 助力企业复产

——漳平市人民法院女干警抗疫小记


□通讯员 陈立烽 连云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漳平市人民法院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担当,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女干警。审判台上,她们手持法槌,秉公办案,巾帼不让须眉;疫情当前,她们挺身而出,逆行一线,撑起了疫情防控的半边天。

创新审判方式 应对疫情挑战

“这是调解书,如果没问题,请大家在微信群内回复是否同意调解。”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微信群聊,漳平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洪亚香,在抗击疫情防控期间,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避免当事人外出参与诉讼引发疫情风险,作出的一次创新尝试。

2019年7月,漳平一公司自称资金不足,拒绝向原告支付采购设备及配件的费用共计10万余元。后原告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律师函等方式要求被告清偿拖欠款项,被告多次作出还款承诺却又始终无法兑现,拖延至今,无奈之下,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

突来的疫情,打乱了法官开庭的节奏。原定于春节后对该类欠款纠纷案件进行一揽子调解,但有一部分案件当事人身在外地,疫情当下,无法到院参加诉讼。洪亚香及其书记员通过加班加点,充分运用女性法官的耐心、细致的特点对案件原告的情况逐一进行摸排,并对诉讼请求进行分类,分别与原、被告多次电话沟通协调确定调解方案细节。随后,为打消双方当事人的顾虑,洪亚香法官巧用现代化及时通信手段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在线调解。不到两周时间,类似5起欠款纠纷案件或在线上调解或是通过“云”端审理,目前均已案结事了。另有2起案件的当事人主动提出了撤诉。

洪亚香介绍说,民庭所审理的案件大多涉及民生,特别是离婚诉讼、欠款纠纷类的案件较多,有的当事人因经历长期多次诉讼,抵触情绪较大。越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越需要承办人的耐心和细致,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福建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智慧法庭、微信平台,实现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让诉讼服务不缺位,实现案件快速、集中、高效化解,让人民群众防疫期间感受到司法的速度和温度。

服务发展大局 助企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公司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法律上有没有对这种情况下减免厂房租金的规定?”漳平某纺织企业的老板刘某向陈丽平法官咨询道。

“合同法上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前段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也有个说明,认为为了保护公众健康,政府采取了相应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陈丽平法官建议刘某运用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条款,与出租方沟通协商。

最终,刘某通过与出租方的积极协商,出租方对疫情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的困难表示理解,双方达成了“免除租金一个月,减半租金两个月”的约定,为企业减少租金支出8万元。

为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推进全市经济发展,近日,漳平法院速裁庭陈丽平法官主动召集5位青年女干警深入工业园区,走访调研涉金属制品、纺织、建筑、采矿等6家企业,采样、收集、整理商事合同履行、劳动用工关系调整两大类突出问题。针对企业家当前最迫切、最关心的法律需求,梳理法律问答10项印制成《漳平市人民法院依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十项措施的通告》,向企业发放,并建立相关微信群在线上实时解答企业的法律问题,帮助企业渡难关、减损失。